基于借贷利率定价视角的P2P网络平台风险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3月,全球第一家P2P网贷平台Zopa开始运营,随后P2P这一新型借贷模式迅速得到市场认可并开始迅猛发展。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P2P网贷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能拓宽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二是可满足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真正实现普惠金融;三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金融中介成本。此外,自2013年来,政府开始逐渐重视P2P网贷的发展并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法案措施,为P2P网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故国内P2P网贷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在2012年,成交额由212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58亿,同比增长翻了两番,且截至到2016年底(达20636亿元),平台成交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虽然P2P行业在我国取得较快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问题平台的数量不断攀升,各种风险事件频发。截止到2017年2月,虽然国内P2P网贷平台的累计数量达到5882家,但尚在运营的平台只有2335家,一半以上数量的平台,都出现各种问题,或是跑路,或是停业等,这严重威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蕴含高风险。这种高风险的产生与国内P2P平台的定价方式有很大关系。因中国网贷行业起步较晚,P2P网贷平台成立之初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所选取的定价方式主要也是参考国外的平台定价模式。但由于国内环境的限制,网贷平台的定价方式在实践中已经发生改变,平台自身因素也会对网贷利率产生重要影响。  但整理、总结相关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对于P2P网贷平台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分析,实证研究较少,网贷利率方面的研究文献更少,且大多都是以单个平台为研究对象,缺少跨平台数据,即使利用多个平台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也忽略了在国内实际定价中,平台属性对网贷利率的影响。此外对于研究国内外定价方式比较的文献也较少,而从定价方式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风险的文献更是几乎没有。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尝试从平台属性出发,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内网贷平台利率的决定因素,并与国外因素比较,表明国内外定价方式的不同。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研究P2P网络借贷的利率定价方式,比较国内外网贷平台利率影响因素的差异,分析由国内外定价方式不同而衍生的风险,并从平台和政府监管两个角度提出预防风险或改进定价方式的对策及建议,为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参与者及监管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每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P2P网贷的总体发展情况和蕴含的风险,表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总结和阐述。  第二部分从市场规模、网贷利率及期限、平台区域特性三个角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国内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网贷平台的发展差异化进行比较,发现国内外P2P网贷平台的定价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为后文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信息不对称和金融中介理论来分析国内P2P平台的定价方式,并据此进行模型设计,为下文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通过选取变量、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国内网贷平台的利率决定因素,为下文国内外P2P网贷平台利率决定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做铺垫。  第五部分从借贷利率定价视角对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分析。根据前文的理论、实证分析,对影响P2P借贷利率的因素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平台属性对国内P2P网贷平台的利率制定有决定作为,但国外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相关信息方面。基于国内外定价机制的不同,分析国内网贷平台风险。  第六部分提出预防风险或改进定价方式的对策及建议。如平台应实施资金第三方存管、尝试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完善P2P行业的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P2P网贷信用评价系统等。
其他文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