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下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一带一路”倡议更为我国边境地区带来活力和机遇。依托于我国漫长的陆地边界线、丰富多样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以及独具特色边界景观,众多边境地区开始探索边境旅游实践,以求实现地区的综合发展。然而,许多边境地区边境旅游的发展路径还不清晰,存在着边境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边境和内陆地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与此同时,学者们开始关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下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一带一路”倡议更为我国边境地区带来活力和机遇。依托于我国漫长的陆地边界线、丰富多样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以及独具特色边界景观,众多边境地区开始探索边境旅游实践,以求实现地区的综合发展。然而,许多边境地区边境旅游的发展路径还不清晰,存在着边境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边境和内陆地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与此同时,学者们开始关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去边界化”和“再边界化”的理论问题,边界效应理论也成为分析、解释边境地区问题的重要理论。基于此,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45个边境旅游地为样本,从边界效应理论的视角对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进行理论解释与实证测评。本文核心研究两个问题:一是我国边境旅游发展存在哪些问题?二是如何利用边界效应理论解释边境旅游的现象和问题?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经济差距、政治关系、口岸数量、旅游资源和政策支持是我国边境旅游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2)我国边境旅游发展极不均衡,从时间分布上,经历了均衡趋势阶段、波动调整阶段、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东北边境旅游区、西北边境旅游区、西南边境旅游区三大区域,且空间分异呈现弱化趋势;(3)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合作优势型、口岸优势型、资源优势型、政策优势型和均衡发展型五种类型;(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边境旅游地的边界效应呈现出阻滞、渗透、吸引、扩散四种形态,雷达图测评验证了我国共有16个边境旅游地呈现阻滞效应、19个呈现渗透效应、8个呈现吸引效应,2个边境旅游地呈现扩散效应;(5)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综合边界效应和边境旅游流的长期边界效应,发现我国边境旅游地的入境旅游流和国内旅游流的长期边界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入境旅游流,国内旅游流的敏感性更强,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边境旅游的治理模式和发展路径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旅游业长期以来在获取旅游收入和扩大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产业关联、加深产业融合和加速产业优化等方面的综合功能被广泛认可,成为区域经济总量扩张和经济发展迅速提升的催化剂。然而,部分地区因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却忽视其它产业发展,形成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旅游业现象。旅游依赖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对西南地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中国
植被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植物多样性的降低是植被退化最为显著的表现,而生境条件是影响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因此,了解植物群落的生境特征,探究不同生境下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对揭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运行机制及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研究砂岩峰林地貌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碳、氮、磷、钾、钙、镁、pH)、地形因子(海拔、坡向
漂流,是一项集探险、观光、休闲、竞技等多重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游憩活动,能够为流域地区长期提供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在内的,较高的综合性效益。开展漂流的物质基础是具备一定流动性的河流水域空间,中国和美国都拥有众多流域面积广阔的水系可为之提供物质基础。但两国漂流游憩产业对流域产生的综合效益存在着巨大差异,厘清并比较中美两国漂流游憩产业发展状态,剖析效益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激发我国漂流游憩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先行。关注农业行业的人力资源多样化问题既是补全乡村人才短板,解决农业行业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推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往有关人力资源多样化的研究中,人力资源多样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尚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且少有研究涉及农业行业。为此,本研究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以高层阶梯理论和信息决策-社会类化模型
随着旅游危机事件的发生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舆情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行业安全、稳定发展的需要,负面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学者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研究证实了负面舆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管理策略,但负面网络舆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研究还较少,特别是针对游客出游行为意愿、出游意愿的实证研究更为匮乏。旅游业具有的脆弱性,旅游形象一旦损毁就很难重建,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影响
该文基于与中心差分显式时间积分法相结合的动接触力方法,引入主、从节点的相对速度作为判断接触状态转变的标准,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求解往复荷载作用的改进动接触力方法。改进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分离、静接触、滑动接触以及反向滑动四种不同接触状态间的转变,为地震等往复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分析提供了有力工具。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
为解决当前传统管道式植物墙中的水分补给不均与灌溉堵塞等问题,并构建基于无滴灌漫排一体化灌溉技术的墙体绿化种植体系,提升漫排一体化灌溉技术的信息化。首先选取常见的有机和无机栽培基质,配比了 30种混合基质配比,对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关于吸水保水性能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进行吸水速率测定试验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滞水试验,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持水量关于温度和时间的
茜草科(Rubiaceae Juss)植物在全世界分布广泛,植物的种类多,经济价值较高,栀子属(Gardenia Ellis,nom.cons.)为茜草科的一个大属,栀子为栀子属植物,多数种类耐荫性强,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具有作为盆花以及垂直绿化植物开发等潜力;为比较研究三种栀子植物对不同弱光的适应性的耐受性,本试验选取卵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oval
中国经济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借助于新发展理念,所成就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上市公司作为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其企业股权结构的设置与合理安排、管理层“经济人”与“社会人”属性选择,企业管理层创新行为特征均会对企业自身治理水平和绩效有直接影响。企业绩效水平该如何提高,其提升路径具体有哪些?企业绩效和创新水平仅仅只能靠增加研发投入解决吗?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层在促进
虽然政府补助能够缓解企业因持续的创新活动而面临的融资约束和其它发展瓶颈,但作为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其有可能促使企业盲目扩张,由此引发的本末倒置问题将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能够促进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创新效率,进而使企业提高良好经营的可能性。因此,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不能仅仅是依赖外部创新资源,还需要借助内部创新资源,本文将从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和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