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及生存状况,分析撤机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生存预后因素,以便指导老年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老年病房中600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年龄≥65岁,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基础病,主要病因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误吸、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急性脑卒中等,记录年龄、基础病、通气前血气及急性生理学评分(APS)、通气病因、并发症、通气时间、生存时间等参数,统计撤机率、近期及远期生存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找出成功撤机的通气时间阈值,以此为依据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撤机的因素。然后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寻找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1.所有患者平均年龄(82.9±5.2)岁,80岁及以上患者占76%(455例),基础病3个及以上患者88%(526例),平均通气时间114±237天,通气30天以上的患者46%(279例),通气6个月以上患者17%(104例)。2.共232例患者成功撤机,撤机率为39%。其中94%(217/232)的撤机发生在通气时间2个月以内。3.总体患者中位数生存期为153天,2个月、6个月、1年死亡率分别为:42%、52%、64%,撤机患者2个月、6个月及1年死亡率为16%、17%、39%,未撤机患者对应的死亡率为58%、74%、80%。4.单变量分析发现,“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两组间年龄、呼吸基础病、插管前PH值、白蛋白、APS评分、气管切开、通气过程中发展为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基础病(p=0.02, OR 0.29,95%CI 0.16-0.52.气管切开(p=0.04, OR 0.42,95%CI 0.18-0.98)、通气过程中MODS (p<0.001, OR 0.012,95%CI 0.002-0.093)是撤机的独立危险因素。5.生存分析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APS评分、插管史、呼吸基础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撤机成功、气管切开、通气中MODS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APS评分、慢性肾功能不全、撤机成功、气管切开、通气中MODS为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生存的危险因素为:APS评分(p=0.003, OR 1.93,95%CI 1.24-2.9)、慢性肾功能不全(p=0.02, OR 2.62,95%CI 2.04-3.25)、通气中MODS (p=0.01, OR 1.48,95%CI 1.07-2.04);生存的保护性因素有:撤机成功(p<0.001, OR 0.09,95%CI 0.04-0.20)、气管切开(p<0.001, OR 0.43,95%CI 0.29-0.63)。结论:通气2个月内是老年患者撤机的“时间窗”。近50%的患者可以存活半年以上。基础疾病、通气并发症以及通气过程中治疗策略都影响撤机及最终生存。正确评估撤机及生存的影响因素,对改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