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荔赤眼蜂Trichogramma oleae的采集鉴定及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llz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眼蜂Trichogramma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卵寄生性天敌,其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能将宿主赤眼蜂的两性生殖改变为孤雌产雌生殖,利用Wolbachia调控宿主生殖方式的特点,可以将Wolbachia作为特定的载体对宿主赤眼蜂进行人为生殖调控,从而达到提高天敌利用效率的目的。本论文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ITS2)对野外采集的赤眼蜂进行种类鉴定,利用Wolbachia体内外膜蛋白基因(wsp)序列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引物检测该赤眼蜂的Wolbachia感染情况,基于wsp对检测到的Wolbachia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高温(32℃、34℃)胁迫、LC30的抗生素(盐酸四环素)处理研究该赤眼蜂的生殖生物学,揭示高温和抗生素对宿主体内Wolbachia滴度及其调控宿主生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后续探明Wolbachia与赤眼蜂互作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蜂种的采集与鉴定2018年5月到2019年2月期间,分别于5月、10月在华南农业大学树木园采集到的两批赤眼蜂,通过形态和分子手段(ITS2)鉴定均为安荔赤眼蜂Trichogramma oleae,该赤眼蜂为首次在中国野外采获。对该赤眼蜂r DNA基因ITS2序列从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所采集到安荔赤眼蜂与世界上其他品系的安荔赤眼蜂聚在一起,与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遗传距离最近,表明ITS2基因序列适合赤眼蜂种一级的分子鉴定。2、安荔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分析利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的5个Wolbachia管家基因(gat B、cox A、hcp A、fts Z、fbp A)和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16S r RNA对安荔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进行了分子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筛选,结果表明:除了fts Z引物和16S r RNA引物外,其余5对引物分子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都可作为Trichogramma oleae内Wolbachia分子检测的最优引物;基于wsp基因进行了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richogramma oleae所感染的Wolbachia属于B超群,与其它品系Trichogramma oleae和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体内Wolbachia聚在一起。3、高温、抗生素处理及雌蜂产卵日龄对安荔赤眼蜂生殖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在32℃、34℃高温胁迫下,Trichogramma oleae子代性比和雌雄嵌合体百分率。结果表明,在34℃高温条件下赤眼蜂几乎不能产卵寄生且羽化率为零,没有成功成活的子代;而在32℃下连续处理7代,处理一代后就开始出现18%左右的雄蜂,第三代雄蜂百分率最高达28%。32℃高温处理还产生了个别(通常低于1%)的雌雄嵌合体。在测定盐酸四环素对赤眼蜂的毒力的基础上,用LC30的盐酸四环素(0.818mg/ml)对赤眼蜂进行饲喂处理连续6代,从处理的第二代开始子代中均出现少量雄蜂(5%)和雌雄嵌合体(5%以下),随着处理代数的增加子代雄峰百分率逐渐增加,到第五代之后又降低。说明32℃高温处理比LC30的盐酸四环素对Trichogramma oleae体内Wolbachia的杀伤能力强。26℃下T.oleae逐日产卵表明,雌蜂最长寿命可达12天,第1天平均寄生卵量最高达27.6粒,占总产卵量的30%左右。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其产下的子代的未羽化率逐渐升高,最高可达35%。从第4天开始子代有雄蜂出现,且随着雌蜂日龄增加,子代雄蜂率逐渐增加到接近100%。推测随雌蜂产卵日龄的增加,体内Wolbachia滴度逐渐降低,不足以调控赤眼蜂的生殖方式为孤雌产雌。4、高温和抗生素处理对安荔赤眼蜂体内Wolbachia滴度的影响以纯化的含Wolbachia基因组的wsp质粒作为模板,利用Go Taq?q PCR Master Mix专利染料荧光定量PCR对不同浓度的质粒样品进行Wolbachia扩增,制作标准曲线。对高温和抗生素处理后的赤眼蜂种群体内Wolbachia的滴度变化进行检测,发现各世代间Trichogramma oleae体内的Wolbachia滴度有显著的差异。32℃高温和盐酸四环素连续处理均能降低Wolbachia滴度,高温处理5代、四环素处理4代后Wolbachia滴度降至最低,但随后均表现为上升的趋势。说明高温盐酸四环素处理均能杀死Trichogramma oleae体内的Wolbachia,但随处理世代的增加,Wolbachia对高温和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总体上,32℃高温处理后赤眼蜂体内的Wolbachia滴度均低于LC30的盐酸四环素处理后的滴度,从另一方面表明32℃高温处理比LC30的盐酸四环素对Wolbachia的杀伤能力强。
其他文献
鸟类血孢子虫是全球分布的由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包括疟原虫属(Plasmodium)、血变虫属(Haemoproteus)和住白细胞原虫属(Leucocytozoon),是鸟类中常见的体内寄生虫,会引起疟疾等疾病,对鸟类健康造成危害。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包括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疟疾在内的其它现生血孢子虫的祖先均起源于鸟类血孢子虫,因此研究鸟类血孢子虫对于认识人疟疾的毒力和传播机制以及保护公共健康
本实验以人参果果实为材料,设置乙烯利浓度分别为500 mg/L、1000 mg/L、2000 mg/L和4000 mg/L的4个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乙烯利浓度对人参果采后成熟进程、腐烂速率、营养指标、相关酶活性等变化的影响,为促进人参果采后成熟,保持良好的品质和适宜的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实验于2018年7月2日进行处理,于0 d、3 d、6 d、9 d进行取样,观察人参果果实成熟进程和
兰科植物菌根(OM)在结构上虽然是典型的内生菌根类型,但其营养机理长期被认为是植物寄生于真菌。近年来,Cameron等(2006)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绿色兰科植物成株与菌根菌(OMF)之间确实存在互惠共生关系,即菌根真菌协助植物在陆地环境固着并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而宿主提供碳水化合物回馈给真菌。但宿主的碳水化合物是如何被转运至共生真菌?这种转运过程又是如何被调控?宿主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
乳酸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作用,长期以来应用于发酵食品和乳制品当中,是公认的安全可食用的菌株。但是近年来也有研究报道某些来源的乳酸菌也会产生安全性问题,如发酵后会产生亚硝酸盐、生物胺类、吲哚等有毒害作用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在体内蓄积过多,会危害健康。本实验室从桑叶中分离到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γ-aminobutyric acid,GABA),命名
柑橘是我国最具经济效益的大宗水果之一,但大部分柑橘产区的栽培技术仍相对传统,农药使用不规范,生产效率低,严重阻碍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研究以2年生W-默科特(Citrus reticulata Blanco×Citrus sinensis Osb.cv Murcott)为材料,开展覆盖种植技术在柑橘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探究覆盖防草布对果园土壤环境、柑橘树体生长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我国柑橘
研究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一直以来属于土壤化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而可变电荷表面及pH、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是影响重金属离子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迁移、转化和最终去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针对高岭石和针铁矿对重金属铜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以pH变化为主线,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pH-Cu2+吸附率曲线的变化趋势,探讨在不同铜离子浓度、pH、离子强度和陪伴阴离子下单纯及混合体系中高岭石和针铁矿对Cu2+吸附的
为探究永州市新田县浓香型烤烟适宜移栽期,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试验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新圩烟叶基地进行,分析了不同移栽期烤烟生育期变化及不同生育期下的气候因素、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烟叶化学指标、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经济性状等,并采用模糊数学和加权法,对不同移栽期处理主要等级烟叶经济效果指数(ECI)和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可用性指
T细胞与其他免疫细胞的互作需要其表面的共分子辅助,而目前对鱼类T细胞共分子的研究较少。本文鉴定了斜带石斑鱼T细胞3种重要的共分子,并分析了其在两种重要的病原——刺激隐核虫和溶藻弧菌感染后的表达差异,旨在为进一步揭示T细胞抗病机制提供数据参考。本论文获得的具体结果如下:1.克隆获得石斑鱼Ec CD2、Ec CD27和Ec CD28基因的完整ORF序列,分别为1014bp、681 bp和678 bp,
随着畜牧业规模扩大,很多养殖场奶牛发病率也逐步增大,口蹄疫、破伤风、疯牛病、结核病等疾病的发生,一直困扰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加上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成为了养牛业健康发展的必备手段。但是很多养殖场仍然通过人工鉴别病牛,监管的人力物力消耗较大。为了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计算机快速鉴定奶牛健康程度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方便的智能化手段。牛脸不仅可以表现奶牛脸部的几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感染引发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特点为严重的繁殖障碍、呼吸道疾病、生长迟缓以及死亡率增加。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