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源的大量使用保证了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能源在生产投入、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增加,必然到导致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在所有的温室气体之中,二氧化碳所占比例最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以及世界上最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国家,有关于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以及各国政府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是国家统计局课题“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和测算碳排放需要的能源统计方法问题研究(2010LC44)”的阶段性成果。国际社会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态势的同时实现合理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详细分析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所出现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国能源消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作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不仅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对于实现中国国家经济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文中选取198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三者之间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中国能源消费表现出能源消费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快、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之中所占比例小、能源利用效率总体较低等特点。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较大,而人均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则较小,在特定的时间序列内,表现出快速、平稳和急速增长这三个阶段性的特征。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国79.9%的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煤炭类燃料能源,12.2%的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石油类燃料能源,仅有7.9%的能源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自于天然气。②1980-2011年这32年间,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步上升的趋势。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保持以煤炭为主的结构特征。文中运用拓展的!PAT模型,实证研究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比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能源消费强度等因素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人口规模是影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接下来,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得出,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N”型曲线关系,这表明,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③将能源作为投入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在能源约束条件下,基于数理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稳态水平的影响机制。同时,通过对1980~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再次认证了现代生产体系中,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