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非关系和软实力是国际关系近年来的两个热门话题。然而,人们经常误解或误用软实力这一概念,而有关中非关系的研究经常范围过广,但过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21世纪之上以来。与那些对中非关系讨论的泛泛之论与陈词滥调不同,本文详细地探讨中国在非洲一个国家-乌干达的软实力状况,即乌干达。其原因在于,超越那些充满着有关中非关系的讨论的泛泛之论与陈词滥调。在一个定性研究框架之下,本文利用一系列不同的历史资源来描绘一幅图画,表明中乌两国1962年建交以来鸟干达人对中国的吸引力是如何演变的,以及这与鸟干达对中国的行为有何和关系。本文以亚历山大·伍温的三个“亚中介手段”分析中国在乌干达的软实力运作方式,依次细查中国不同学者指出为的最重要的三个软实力来源,即文化、政治与经济。所得出的研究结果是,与有关中国在非洲软实力建设的既有研究相似,在乌干达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政策、经济与政治互动中的积极态度和对两国共同价值与利益的重视,都提高了中国对乌干达精英的吸引力。这并不是近年来的新的趋势——中国今天在乌干达所具享有的吸引力是50多年的行为的成果。但是,在乌干达老百姓当中中国的形象却没那么好,多半是由于对有关廉价产品和盗版产品的担忧。尽管中国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能够产生软实力的主要权力资源,传统文化在乌干达没有产生起着很大的吸引作用。相反地,对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等领导人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是中国的革命文化和历史。中国在乌干达精英当中的好形象使乌干达在国际舞台上采取符合于中国利益的行动,包括在国际机构支持中国的立场,实施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政策。然而,乌干达商人进行了针对中国商人以及自己政府给予中国商人的优惠待遇的抗议,表明示中国在乌干达的形象尚有改进的余地。本文表明,在乌干达——可能也在非洲其他国家——中国未来应该依旧把对方看作是平等的伙伴,保持尊敬和不干涉的态度,从而继续强化自己对于精英层次的软实力。同时,中国要试图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最后,本文表明了证明超越中非关系的广泛研究的重要性,证明了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国家或理论领域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