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宅建筑是人类最早的建筑形式,住宅环境是人们生活品质改变要素之一。居住的需要促进了城市的改进和发展,而城市的改进和进一步发展,显然应当从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开始。本文从住宅社会学、行为学、工效学、心理学及生理学等角度出发,展开对中国当代城市住宅空间模式的思考。
论文首先从住宅的发展演变、类型分类、套型研究及居住主体等方面界定住宅空间,指出住宅空间模式的研究对于国家和居民的重大意义。通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分析,点明小户型居住主体的广泛性,小户型具有宽阔的市场前景。
然后系统的介绍了住宅的相关概念与购买群体,归纳出三类小户型居住模式即工作型、生活型及社交型,分析了当今小户型居住模式的主要特点。深刻剖析当今小户型居住模式的产生同社会竞争、城市人口结构、城市工作状况、交通状况及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从工效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小户型住宅中各个功能区域(起居住空间、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走廊)对空间尺寸的基本要求。
接着本文通过对武汉的三个小户型住宅套型内部的居住特点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当前小户型套型设计的原则。通过对小户型平面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合适的空间模式对于适应社会和家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小户型住宅空间模式设计中的要点:起居室空间适中、卧室空间紧凑、厨卫空间宽敞、学习空间灵活、储存空间必备,以及阳台空间的重要性。
论文最后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指出城市小户型住宅未来的发展趋势,好的住宅空间模式会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