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豫西鲁山地区中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露头连续,是华北地台中元古代地层出露最好的地区之一。众多学者对该地区沉积环境及遗迹化石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地区发现的遗迹化石,实际上是微生物形成的原生沉积构造,是表栖蓝细菌等微生物所形成的微生物席或微生物膜与其他物理作用营力相互作用的产物,又称为MISS(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构造,它被认为是早期地球微生物活动与微生物席存在的地质记录和早期生命重要标志物之一。本文借鉴Mail研究河流岩相的方法,结合研究区地层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等特征,对鲁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进行了岩相划分,共分出40种岩相。根据岩相类型、岩相组合、内部形态和剖面特征,在汝阳群识别出了7种沉积相及14种沉积亚相。根据划出的岩相和沉积相进行分析,结合沉积旋回特征,建立了14种沉积相序类型。海滩沉积和潮坪沉积的交互出现代表了汝阳群的主要格局。对研究区发育的MISS构造成因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区发育的MISS构造主要以网格状和纺锤状脱水裂痕为主,在海滩环境发育的MISS构造以网格状脱水裂痕为主,而在潮坪环境发育的MISS构造以大小不一的纺锤状脱水裂痕居多。MISS构造个体从云梦山组到北大尖组逐渐变小,多边形网格状构造的直径也趋于变小,席厚也相应变薄,反映出从云梦山组到北大尖组整体上演化规律与汝阳群的沉积环境演化规律一致,其外形特征与微生物席厚、生长速率、暴露时间频繁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