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是普遍的,也是复杂的,要探讨语言中的不对称问题,就不能不涉及标记理论。标记理论就是用来描写和解释人类语言某个范畴内部存在的不对称现象,即标记现象的。国内以法汉两种语言做为研究对象进而进行比较分析的文章不在少数,但是鲜少涉及标记这一概念,对法汉词类中存在的不对称现象进行研究的更是几乎没有。本文以法汉名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名词的性和数两个方面入手,运用标记理论对法汉名词中存在的各种不对称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介绍了标记理论的由来及发展,并阐明了新时代背景下标记理论的新特征,最后列出了判别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六个原则,为下文的对比分析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对比分析法汉名词数范畴中存在的标记现象。尽管法语和汉语表达名词数范畴的形式有别,但它们都具有“数”的概念,并且有不同的标记形式,这是我们进行对比的基础。法语中,名词数范畴的标记现象相对复杂,需要分情况讨论,我们把法语名词基本分成四种类型:个体名词、集体名词、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其中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属于可数名词,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则属于不可数名词。在汉语中,名词则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名词数范畴的标记性主要体现在表示复数意义的后缀“们”上。在表示复数意义时,“们”的使用是有弹性的,“们”字结构与光杆名词的对立是不严格的。第三部分对比分析法汉性别对立名词中存在的标记现象。在法语中,性别对立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和词缀手段来体现,特别是词汇手段。词汇手段又包括无形态关联的对立名词和使用性别修饰语的性别对立名词。无形态关联的对立名词主要存在于亲属称谓词和一些动物名词中。法语中的性别对立还可以通过添加性别修饰词来体现,主要是指femme和male/femelle。汉语中的情况则相对简单,主要体现在性别修饰词和构词偏旁上。性别修饰词主要是指“男/女”“公/母”“雄/雌”。在构字方面,“女”字旁和法语中的阴性词缀类似,都是阴性名词的形式标记。区别在于,法语名词中的阴性词缀是添加在相应的阳性名词后的,而汉语主要通过“女”字旁和其他构件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