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广泛的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在其通用性又具有相对性。技术领域的设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内容的设置,形成了技术课程形态的历史突破。是新课程改革创新的标志之一。本文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研究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目标。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坚持基础性、通用性、选择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传统与未来发展需要相结合,努力建设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未来走向、具有中国特色、富于开拓创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新构架。第二、研究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基本教学内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由必修模块的内容和选修模块的内容两部分组成,以模块中的每一个单元为基本的陈述单位,每个主题的标准又由若干具体的条目组成。第三、研究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基本教学方法。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理念和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为指针,决定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直接经验和经身经历,强调在项目活动中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因此可以采用几种通用的教学方法。另外,通用技术课程也有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采用一些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第四、研究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发展评价。我们反思以往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法,而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等等。针对评价中的问题,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的理念,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评价也应遵循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