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h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周围神经疾患之一,因其病因及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目前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近年来我科创用的口腔内径路行三叉神经周围支高位切断加神经末梢切除撕脱术,是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对于上颌神经的处理,需经上颌窦在狭小的翼腭窝内进行操作,对于下颌神经,在翼颌间隙的软组织中进行,手术均存在一定的难度,且有部分患者术后遗留腭部或上唇部疼痛。 本研究目的:通过对三叉神经颅外段的解剖,进一步确定三叉神经各分支的行径、分支以及与血管的位置关系、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在面部的分布情况,为临床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撕脱术提供安全有效的径路,降低术后复发率。 方法:本研究选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红色乳胶灌注动脉后的成人头颅标本15个(男10,女5),在手术显微镜(×10)下,依以下顺序进行解剖学研究:1、解剖三叉神经末梢支,观察它们在面部的分布、状态及与其他分支、面神经之间的关系。2、行翼腭窝区域的解剖,观测其内部上颌神经、上颌动脉的分支、走行及相互关系。3、行颞下窝及翼颌间隙的解剖,观察下颌神经各分支及伴行血管的分支、走行及相互关系。 结果显示:1、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在颌面部的分布丰富,神经孔的数目不单一,有骨管结构存在。2、证实三叉神经与面神经之间存在广泛而普遍的交通连接。3、上颌神经与下颌神经之间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4、下颌神经并非仅终于颏神经,尚有管内段延伸至中线。5、上颌神经在上颌窦后壁与上壁交界的中点或稍外侧处向前进入眶下管延续为眶下神经,腭降神经在上颌窦后壁与内侧壁相交处向下行,两者相距较远,且走行方向彼此垂直。6、翼腭窝内神经与血管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在翼腭窝外侧部,上颌神经位于动脉的上方;在上部,翼腭神经节位于动脉的后方;在内侧部,腭降神经位于血管的内侧。7、下牙槽神经从下颌小舌后下方的下颌孔进入下颌管,下颌小舌距离下颌支前缘14.8±1.6mm(13.0~17.7mm),距离下颌体下缘32.9±2.7mm(29.0~37.4mm);舌神经在内斜线后方下行,距离内斜线弧形最远端的距离为5.2±1.2mm(3.3~6.6mm);颊神经与下颌支前缘的相交点定为A点,它与下颌支前缘下端
其他文献
食品重金属污染由于其毒性强、可蓄积、半衰期长等特性,不仅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食物污染物监测计划中的重要
2001-06~2002-03我院血液净化科利用血液透析机采用腹腔冲洗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5例,在缓解患者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腹内高压症状及原发病病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
GPS测量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产生误差,对于对流层影响便是其一。本文详细介绍了对流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用霍普菲尔德与萨斯塔莫宁模型进行误差修正,得出减弱对流层影响的方法。
目的了解某部队执行特殊任务军人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为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2
目的探讨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4例高血压病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疗程24个月,按服药情况分为β
下一代测序技术以其通量高、总体成本低、信息产出高等突出优点于2005年出现后,迅速应用于各个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de novo测序、RNA测序、表观遗传学、宏基因组学等。
根管治疗目前仍是牙髓疾患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局麻下去髓,可立即解除患者痛苦,减少复诊次数,提高治疗效果.由于磨牙根管复杂,操作较困难,故较少用于磨牙.笔者于1986~2000年对14
气力输送具有其他机械输送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选择储存周期较长的粮仓仓型、采用气力吸运型式完成来粮的接收、输送提升以及仓内散粮的出仓;气力压运型式实现提升后经清理
结合尖锐湿疣的病因及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综合治疗方法.总结外切内扎法、电烧法、皮片成形术、抗瘤药物外敷及注射法、干扰素及强力复方足叶草酸涂剂的应用.
导言: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又称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高血钾,心肌炎等,亦有少数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