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中深层地热能是指深度为500-3000m岩土所具有的能量,该部分能量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提取中深层地热能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为了深入研究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本文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仿真模拟系统,并基于青岛市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模型分析了系统运行特性,本文主要
【基金项目】
:
青岛市科技惠民项目(NO.21-1-4-sf-13-nsh);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中深层地热能是指深度为500-3000m岩土所具有的能量,该部分能量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提取中深层地热能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为了深入研究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本文利用TRNSYS软件建立仿真模拟系统,并基于青岛市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热泵换热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模型分析了系统运行特性,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有:首先,基于TRNSYS建立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热泵供热系统,该系统中主要模块包括套管式地埋管模块,热泵模块和水泵模块,并介绍了地埋管换热模型、热泵机组理论模型以及水泵工作效率的数学模型。其次,对地热井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地温进行了介绍和测量,通过地下测量法勘测明确了项目钻取的地热井所在区域地温分布,得到了取热井在0-1500m内岩土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的规律,而1500m以下温度梯度变大,温度递增加快。此外,基于青岛市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热泵换热供热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该系统有两种运行方式,分别为换热器直供供暖系统和换热器耦合热泵供暖系统。根据上述系统运行方式对2种工况进行实验分析,工况包括直供系统运行实验、热泵换热系统运行实验。实验表明,中深层地热供暖可以满足实际工程供热需求。在供暖初期和中期热源侧进出口温度随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地源热泵机组平均性能系数和系统平均性能系数分别为COP=6.9,COPS=4.3,当系统直供时延米换热功率为110 W·m-1,换热效率为12.5%,当热泵系统运行时,延米换热功率为171 W·m-1,换热效率为23%。此外,利用建立的模拟系统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地温梯度、岩土导热系数、延米取热功率、取热井深度、不同进出口方式下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知,地温梯度越大、取热井深度越深以及岩土导热系数越大,源侧出口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系统的长期运行;当换热器内流体进出口方式采用“外进内出”的运行方式时换热效果好于“内进外出”的方式;系统在不同延米取热功率下模拟结果显示:延米取热功率在200 W·m-1以下,不应超过150 W·m-1,取热功率越小,进出口温度与土壤温度降低幅度越小,热开采与热恢复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越短。最后,定义了系统运行时间比,通过模拟系统在不同运行方式下进行分析得到:运行时间比越小,平均延米取热量越大,热泵机组COP和系统COP越大,系统能耗也越小。另外,对比三种运行方式得到系统采用间歇运行的方式节能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目前,越来越多的机场建立于冻土区之上,在冻融循环影响和动力荷载作用下,导致冻土区机场跑道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害,从而影响机场的正常使用。本文将依托于新疆某机场跑道工程,对机场跑道道面破坏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冻胀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病害的方法,并为后期冻土区机场跑道设计和评价标准提供参考。通过对研究现状的了解,发现评价冻土区机场跑道的指标主要两方面:一是道面结构的变形特性,二是跑道地基变形特性。本文通过建
随着我国“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提高煤炭利用率,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集中供热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分户热计量技术与热计量方式上。本课题依托电子传感器技术与通信技术,从数据采集、远程通信、管理分析搭建物联网架构体系,构建了一套智慧供热系统用户侧监测系统,并根据用户需求设计了用户侧监测系统软件平台,基于洛阳市某热力公司的历史运行数据,对供热系统的热
聚脲(PUA)是由异氰酸酯组分和氨基化合物组分反应生成的弹性体材料。PUA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在国防军工项目、桥梁混凝土防护、和建筑物防水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PUA属于易燃材料,燃烧过程中会释放烟雾及有毒气体,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且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融滴,导致火焰扩散。过渡金属由于良好的催化功能受到关注,向PUA中加入过渡金属类的阻燃剂,一方面可以催化氧化燃烧过程中释放的CO,减少了PUA产生的
近年来,高空作业车已被广泛应用于一些高空操作领域,例如,建筑、园林、消防、造船、机场等。对于高空作业车而言,一个最基本的安全性能指标,就是稳定性。在作业过程中的高空作业车因失去稳定性而发生危险的事故比比皆是,这样不仅对作业车本身造成严重损坏,对工作人员的生命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于高空作业车来说,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它的稳定性问题。本文对某公司研制的一款直臂式高空作业车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
YS型钢板带厂作为国有企业,由于长期的管理体制机制落后造成与市场脱节。近几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经营绩效差、生产成本较高、人员流失严重等现状,随着亏损的持续和扩大,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体制机制改革迫在眉睫。为了推动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将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对国内外内部市场运行进行深入研究,契合企业实际现状,抓住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对YS型钢板带厂生产系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MPC)是一种磷酸盐与重烧氧化镁通过酸碱反应形成化学粘结的新型胶凝材料,具有快硬早强、粘结性能好、体积稳定性好、耐久性优异等性能特点,在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的快速修复、军事工程的抢修抢建、核废料的固化、3D打印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MPC材料水化历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现有研究尚未提出统一、准确的配合比设计准则。在已有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世界海运业的迅速发展,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主要设备起重机趋于大型化。随着全球地震活动的日益活跃,大型化的起重机在地震中对港口码头抗震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加之目前对港口工程抗震性能要求与现阶段抗震设计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的应对起重机―高桩码头相互作用体系在地震时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亟需更加系统、详细地研究考虑起重机效应下高桩码头的抗震性能。基于此,本文针对典
随着地铁隧道建设的蓬勃发展,地铁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近年来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失稳、坍塌等事故屡见不鲜。相较于单一地层,隧道施工干扰下土岩复合地层变形传递过程、力学演化特征、失稳破坏机制均不同。针对既有研究不足,本文以青岛土岩复合地层地铁隧道为背景,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78356),就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土岩复合地层渐进破坏模式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
我国现行的路基设计理念多是基于静力学理论,而车辆荷载是一种动荷载,用静力代替车辆荷载对路基的作用显然不足。随着我国“十三五”的圆满收官,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公路运输呈“大流量”、“高速度”、“非轻即重”等特点,路基受到汽车动荷载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路基设计理论中更多的考虑动力学方法已成必然之势。本文通过课题组发明专利进行了路基动态响应的现场试验,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 3D对车辆荷
钢筋混凝土楼板作为主要承重构件之一,高温会使结构发生损伤,并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目前,对于火灾后建筑物结构或构件的损伤评定[1],只停留在损伤位置的确定,还无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如何把损伤量化,是我们科研人员一直以来需要攻克的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4块钢筋混凝土板进行动力试验(动载)和高温后的承载力试验(静载)。通过损伤深度、频率折减、刚度折减、荷载-挠度等方面,对高温后结构或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