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世界贸易总量不断增长,全球的FDI总量也连创新高。但是好景不长,受2007-2009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连创新低,而全球FDI总量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而且一直未回到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为了刺激经济回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减税措施,以期吸引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我国的税收政策除了已经在预期中的“营改增”如期实施以外,其他的税收政策基本保持稳定。而此时在国内,不管是民间、学界还是企业界却出现了一些对于国内税负过重的抱怨,甚至出现了“用脚投票”的现象。对此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对我国的实际税负状况进行重新审视。中国和东盟是一衣带水的友邻,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实施,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步伐的加快,双方的经贸往来愈发频繁,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是,中国和东盟中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经济体,对于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要素都处于“求‘资’若渴”的状态。况且在经济基础相近、环境和资源禀赋相似,而且产业层次还具有替代性的现实条件下,中国与东盟之间难免会发生引“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若是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税收政策对资源要素的吸引就具有极其显著的作用。1哪里的税收负担低,哪里的利润空间就大,各种流动性资源会“理性选择”并且“用脚投票”2,涌向哪里。因而东盟各国竞相采取降低税率、采取税收优惠等实质性减轻税负的竞争性措施来加剧对流动性要素的争夺。因此,本文以流动性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作为切入点,对比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税负状况,并结合国际税负状况进行评判,而最终的落脚点是我国的税负现状,通过税收负担与我国FDI的实证研究,揭示税负状况对我国FDI流入量和分布的实际影响。并根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建议。谨按照以上思路,本文在第一章绪论中对相关的背景、设想、思路以及本文的创新和不足进行了简介;第二章中对最优税负理论,税收竞争理论,以及税负与FDI关系方面做了简要介绍,为后面的论证的进行做好理论准备。第三章,从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引入到双方的FDI的竞争,然后分析FDI竞争背后的原因—从税收制度的比较,上升到不同口径宏观税负的比较,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并点出当前了我国税收负担所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模型分别分析了税收负担对我国FDI流入量和在我国分布的影响。第五章中,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和我国的税负现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