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高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数量增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一方面为高校整体条件的改善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令高校面临关乎高校自身发展、关乎学生培养、关乎社会进步的一系列发展性问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被公认的大学安身立命的职责所在,但在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赋以重任之前,一定要在论证充分的基础上对高校进行合理定位,明确高校的类与型,用以引导高校各系统有序衔接、各司其职,保障教育教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普通高校是高等教育分类体系中为数众多的一个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长期以来,沿袭多年的课堂教学授课方式统领着我国本科层次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和生产出的人才,已无法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对各行各业实用人才的需求,于是实践教学和传统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和谐发展,尤其是实践教学日益成为高校教学所关注的焦点。国外的多种教学和学习理论在我国学界大行其道之时,建构主义理论逐渐以其特有的尊重知识、尊重学生的理念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也因此形成了指导本文内容构建的良好契机。高校运营仅仅满足社会的发展是不够的,学生的满意与需求也应该受到高校的关注。有效把握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动态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有助于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的良好育人风气。因此国内众多高校和学者开始关注学生满意度的调查,广泛讨论提高高等教育的服务质量,并在顾客满意度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借鉴出学生满意度理论,促使高校积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将更好的一面呈现给公众和市场,复归大学之魂。本文通过自拟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式量表的形式,对两地三所普通高校200名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满意度调查,针对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因素设计研究维度,分别从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安排、实习考核和保障等几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回收的186份有效问卷中,从未参加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同学有16人,占到有效样本的8.8%。不同性别、年级、专业背景的同学对实践教学的师资条件相对满意,而对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课程体系的安排和考核的方面均表示不满。其中男生的满意度总体低于女生;高年级的满意度总体低于低年级;文科专业同学整体评价的满意度低于其他被访专业的同学。另外多数被调查同学都在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表达了对学校实践教学活动数量的不满,他们认为学校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在本专业人才培养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导向性上做的还远远不够,学生需要的是真正有质量和价值的实践教学课程。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合目前我国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本文实证调查分析的结果,给出了提高学生实践教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