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咸年间文人游幕心态与诗歌创作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97806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人游幕是清道咸年间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嘉道以降,经世思潮兴起,但面对政治腐败,仕途壅塞的现实,诸多文人只能选择入幕以实现其济世夙愿。这些文人在幕府中获得经世实践的机会,而这种实践的过程又强化了其经世热情与入世心态。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文人遵从个人志趣在幕府中专心从事学术研究,促进了晚清学术发展与繁荣。鸦片战争前后,诸多文人投笔从戎进入军事幕府参与反侵略战争或镇压内地叛乱,激发了其慷慨之志与雄豪之气。此外,还有一批寒士文人仅为谋取衣食之资而选择游幕,这种游幕经历使其获得安定的生存条件的同时,也使其形成酸涩无奈的心态。道咸年间文人的游幕经历以及游幕心态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进行深入探究。  本文旨在探讨文人游幕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尤其关注文人个体性的游幕心态及其影响。除绪论外,论文主体分为三章。  第一章探讨文人游幕的文化生态环境。首先论述文人游幕与晚清经世思潮的关系。人微言轻、官位低下、无职无权的处境是晚清经世思潮的典型形态与现实局限,而文人游幕使经世理念得以部分落实,在此基础上也使经世思想得以传承。其次探讨文人游幕时游离与依附并存的特殊处境与游幕心态。游离仕隐之间的状态使文人不必考虑科举失利与吏治腐败的现实困境,存身幕府遵从个人志趣或实现济世之志。但这也使其难以脱离幕府,形成深刻的依附心态。  第二三章集中探讨文人游幕对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第二章从题材层面入手,分析文人游幕经历对其诗歌表现领域的拓展。道咸年间,幕府作为文人集聚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学理念相互影响与渗透的重要平台。同时,作为地方文化重要载体的文人在游幕过程中,通过与幕主、幕宾、幕僚的接触、交流以及诗酒唱和,实现了地方文化之间的融汇与传播。诗歌题材的扩展,尤其是山水纪行诗的兴盛也与文人游幕有极大的关系。这些山水纪行诗作不仅是文人个人的行程记录,而且其中饱含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体现了游幕文人现实主义诗学意识。此外,游幕过程中,一些文人到达边疆地区,用诗歌记录了该地的风俗民情,丰富了该地的文学创作。这些诗作也具有重要的民俗史料价值。  第三章从诗风层面入手,主要探讨文人游幕心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文人入幕普遍怀有经世意愿,尤其在幕府中宾主相宜同心同德之际,共同促使社会变革或文化复兴。他们面向现实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关注国计民生、针砭时弊的诗作与道咸年间质实诗风的形成有着直接关联。投身戎幕安邦定国的激情强化了诗歌的雄健豪迈之气。但有些文人在幕府中只能面对腐败的现状,这种落差造成了极强烈的心理冲击,他们纷纷采用讽刺笔调,予以记录。诗史创作兴盛的同时也促使讽刺热潮的兴起。此外,内忧外患的现实,离乡索居的处境,乞食幕下的心态也使寒士诗人的诗作呈现出一股酸涩悲愁之气。
其他文献
作为一部智慧之书,《传道书》以独白式的散文体讲述对世界、人生的独特体会。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则被誉为近代西方人的圣经。歌德的作品善于吸收多种思想资源,学者们较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