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环境污染严重且癌症高发的淮河流域典型地区河南省沈丘县作为研究现场,以消化道癌高聚集区和低聚集区作为研究区和对照区,在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1)建立典型遗传毒性物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体内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评价该地区的多环芳烃人体内暴露水平;2)通过分析研究对象血、尿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代谢水平,以尿中DNA加合物etheno-dC作为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评价研究人群的氧化损伤水平;3)通过分析高、低聚集区及癌症病例(食管癌、胃癌、肝癌)、对照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探索环境化学物诱导氧化损伤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食管癌、胃癌、肝癌三种上消化道癌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血、尿生物样品,1)采用固相萃取-UPLC-TQD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3种苯并(a)芘(B(a)P)、苯并(g,h,i)苝(B(g,h,i)P)、二苯并(a,h)蒽(DB(a,h)A)致癌性多环芳烃暴露水平和尿中2-羟基萘(2-OHN)、2-羟基芴(2-OHF)、1-羟基芘(1-OHP)3种羟基代谢产物的代谢水平;2)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HPLC-UV方法,检测研究对象血、尿中MDA代谢水平;3)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固相萃取-UPLC-TQD方法,检测研究对象尿中etheno-dC加合物的水平;4)利用SPSS17.0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环境化学物多环芳烃结果:1)该研究66.9%的研究对象尿中1-OHP高于提出的一般居民生物暴露限值(0.11μmol/mol Cr),说明该地区PAHs暴露水平普遍较高;2)高聚集区和低聚集区间多环芳烃水平无显著差异;3)病例组和对照组某些多环芳烃指标可观察到显著性差异:B(g,h,i)P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尿中2-OHF、1-OHP病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食管癌患者血中B(g,h,i)P显著高于对照组,尿中1-OHP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癌、肝癌患者血中B(a)P、B(g,h,i)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OHF显著低于对照组。2氧化损伤结果:1)血、尿MDA高、低聚集区间无显著性差异,尿etheno-dC高聚集区显著高于低聚集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病例组血、尿MDA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食管癌、胃癌患者血、尿MDA显著高于对照组,肝癌患者血、尿MDA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尿etheno-dC病例组普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该地区研究人群的PAHs暴露水平普遍较高,食管癌、胃癌及肝癌的发生可能与某些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暴露有关;2氧化损伤标志物血、尿中MDA代谢水平以及尿中etheno-dC加合物在三种消化道癌症患者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说明肿瘤患者体内的氧化损伤水平较高;3高聚集区研究对象尿中etheno-dC显著高于低聚集区,说明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机体的氧化损伤;4初步证明了环境化学物诱发氧化损伤的可能的致癌机制,氧化损伤标志物在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致癌风险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