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量化结合分析法,运用语文考试学、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图探讨近十年来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首先,课程标准作为高考的主要命题依据,规定了学生高中语文学习需要达到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学习评价的建议较为清晰,强调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与发展,并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有创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和量化结合分析法,运用语文考试学、教育测量学理论,试图探讨近十年来高考语文浙江卷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首先,课程标准作为高考的主要命题依据,规定了学生高中语文学习需要达到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中华传统文化作品学习评价的建议较为清晰,强调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与发展,并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有创造性和个性化理解,对文学也要有批判性的多向思维的理解。与此同时,试题命制过程也参考了语文教材,令试题的命制更加科学有效。不论从选文还是命题,其特点和趋势都较为清晰:选文在篇幅上有上升趋势,这直接表现着文言文阅读试题难度的提升;而命题者又严格把控了试题的难度,利用文末注释控制,使得文言文阅读的难度在一定掌控范围内。从试题上看,自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基本保持稳定,试题类型和数量保持不变,这表明浙江高考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试题命制科学性得到了保证。在对命题依据、选文、命题情况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浙江省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可以有所改进之处展开探讨:如先秦诸子散文可考虑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进入高考视野;文言文注释可以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高考评价;考虑多样命制体现文言文特色的试题类型;考虑尝试评价类试题在文言文阅读测试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学习进阶理论展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为课程编制、教学实施与评价提供依据。小学数学中的简易方程重要且抽象,需要教师精准、详细地了解学生简易方程知识的发展状况,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教师忽视学生方程学习发展规律的问题。利用学习进阶理论研究小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认知规律,既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也是有效实施新课标的现实诉求。本文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测量法等研究方法。首
语文学习的关键之一在于阅读,阅读关键在于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而读图时代碎片化、浅表化的阅读现实预示着整本书阅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整本书阅读成为研究热点。科普作品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推荐书目的重要类型之一,由于缺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语言较为平实,部分学生可能阅读兴趣并不强,加之阅读方法的欠缺,阅读能力不足,这给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这些
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重中之重,不容轻视。但相对于阅读而言,许多教师对写作教学望而生畏。尤其是高中阶段受高考的压力,较少教师愿意花较多时间在学生的议论文写作上。议论文写作教学长期存在低迷无序的情况,表现在教师无计可施,囿于平面化形式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写作时思维僵化,频繁落入“俗套”,这些问题亟需得到改善。支架式教学在各大学科领域都有许多老师在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将“整本书阅读”列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骆驼祥子》作为初中名著推荐阅读书目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当下的教学课堂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何种方式组织教学,如何让整本书阅读教学落到实处成为困扰一线教师们的难题。本篇论文在反思《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困境的基础上,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试图提出可供一线教师参考
从古至今,英雄始终被广大民众所向往与膜拜,英雄不仅是榜样典范,能够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而且英雄所传达出来的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实践,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部编版的语文教科书是当下中小学校统一采用的教材版本,它对英雄形象的选取与刻画对中小学生有着深远的启发作用。所以,本研究试图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明晰目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英雄形象的选编与呈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
本研究基于PIRLS阅读素养评估框架、王荣生选文分类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按照“查阅相关文献——审视研究理论——构建分析框架——统计编码数据——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改进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以期完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阅读练习系统的编制。具体包括以下六个部分:一是梳理国内外有关阅读素养、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相关文献,明确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反思不足展望未来,明确本研究聚焦和深入的部分。二是
元认知是以自己的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反思过程,在个体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起着监控、修正、评价等重要的支配作用。元认知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学习成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预测因素。因此,培养儿童的元认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相关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忽视了对幼儿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元认知的发展。同时,国内相关研究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实证
环境文字是指存在于自然生活环境中儿童可直接接触的书面文字(如:肯德基)。通过与环境文字的互动,儿童开始接触文字并理解文字的意义和功能,从而提高儿童早期阅读的能力。尽管大量的研究证明,环境文字能够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但是他们是否对环境文字中的文字存在注意偏好以及这种偏好与阅读能力的关系尚缺少直接证据。因此,本研究选取杭州市某一幼儿园107名4~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4~6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教学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叶嘉莹作为一名诗词大家,在古典诗歌学术研究方面造诣深远,尤其是她所提出的“兴发感动”说对初中古典诗歌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笔者试图将“兴发感动”说引入初中古典诗歌教学实践,联系诗歌文体特点及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对古典诗歌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古典诗歌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要想以“兴发感动”说观照古典诗歌并
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语言运用范式,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反思。但是目前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文体特征不突出、学生体验肤浅化、教学内容和流程套路化等。在视觉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大量经典小说文本被改编为影视作品,这些文学改编影视资源或可成为改善小说教学的良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领略数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