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窦体视学指标的改变、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从病理组织学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方法: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血清学确诊,另取5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肝穿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立即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不少于12h),石蜡包埋,连续4μm切片,作HE染色,光镜观察,同时作肝窦体视学分析,并采用TUNEL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的凋亡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低氧诱导因子1α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另一部分用2.5%戊二醛固定,1%四氧化锇后固定,0.1M磷酸缓冲液清洗,梯度酒精脱水,Ep812树脂包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加重,肝窦狭窄、阻塞、扩张和毛细血管化明显,肝窦数目逐渐减少,肝窦总面积、总周长及平均直径逐渐加大;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电镜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窦腔被炎细胞、红细胞、糖原等阻塞。一些肝细胞内出现脂肪空泡,细胞核固缩变形、核仁溶解,核染色质凝集,核膜双层结构消失。部分病例线粒体肿胀扩大成圆球状。有的肝细胞膜破裂,胞浆内物质溢出。有的肝细胞结构破坏,仅成细胞轮廓,胞浆内细胞器消失。肝窦内皮细胞突入窦腔,细胞核体积增大变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外观呈现皱褶状态。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少减小,细胞下基底膜形成,细胞之间出现电子致密斑。肝星状细胞体积变小,胞质内脂滴稀少,细胞周围胶原原纤维量明显增多。肝星状细胞逐渐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上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及范围与肝组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脏微循环障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肝脏中有效肝窦密度减少;②肝窦毛细血管化;③肝窦内皮细胞中WP小体的形成;④肝细胞凋亡与坏死增加;⑤肝星状细胞的激活;⑥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异常表达。
其他文献
全球大约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其中80%感染者将转变成为慢性感染。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对HCV感染尚无有效疫苗,并且临床上聚乙二醇化α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的关系以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1.纳入68例轻度慢性乙型肝炎(mild chronic hepatiti
大部分小学英语老师还在为上好一节英语课,想方设法地创设情境,殊不知,新版PEP教材的情境真实、有趣,只要老师认真挖掘教材资源,便能从中受益。
澳大利亚近70%的原料煤采用重介质旋流器洗选,以生产能够满足销售要求的煤炭产品,故实现和维持重介质旋流器的最佳运行对产品产率和企业盈利最大化至关重要.为此,开发出一种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50例育龄妇女,调查分析生殖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育龄妇女患有宫颈疾病
经过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和资产出售,安泰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商业管理式医疗保障公司。如果你在中国遇到美国安泰保险集团(Aetna)的董事会主席薄立倪(Mark Bertolini),他的手里
研究背景:已有的研究证明,人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在许多疾病包括肺结核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不同分期肺结核患者体内DC亚群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与肺结
文章以亚龙YL-335B型自动化生产线为平台。采用西门子S7—200PLC的PPI通信模式,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上输送站和供料站间的数据交换。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易引起脂肪液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减重训练(PBWS)对提高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早期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A组20例,整个康复过程均用常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