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DS/GPS组合系统的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天矿开采是一种常见的采矿型式,但因其特殊的作业和施工方式,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植被荒漠化、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针对露天矿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对露天矿边坡进行变形监测,维持边坡的稳定性,预防滑坡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是矿区环境治理的重要工作。卫星定位技术因其监测周期短、定位精度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工作中,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eidou-3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3)建设的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组合模式对露天矿边坡实施高精度的变形监测,是提高边坡监测精度与实现环境预警的有效手段。本文从露天矿边坡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边坡存在遮挡严重的不利监测条件,对GPS、BDS-3单系统和BDS-3/GPS双系统进行定位性能分析,确定测站在不同遮挡方向下与定位精度的关联模型,以此来提高边坡监测的精度;通过在校园内不同方向遮挡的环境下架设接收机来模拟矿区实测环境,进行静态数据采集,使用差分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对各测站定位精度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验证该关联模型在高精度差分定位中的适用性;将BDS-3/GPS组合定位方式应用于边坡监测中,并依据关联模型在露天矿边坡选择监测站位置进行变形监测,判断是否存在滑坡风险。根据该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多星座实验(Multi-GNSS Experiment,MGEX)测站的数据,模拟多种遮挡环境,使用GPS、BDS-3、BDS-3/GPS三种模式进行伪距单点定位分析。单系统由于可见卫星数较少,卫星空间几何结构较差,在遮挡环境下定位性能有所下降,而双系统大大增加了参与定位的卫星数,提供更多的冗余观测值,保证了历元利用率和提高了定位性能。(2)对比分析不同方位遮挡和不同高度遮挡情况下的定位性能,定位精度随着遮挡高度角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方位遮挡的定位精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各方向遮挡的定位性能相差不大,但随着纬度的提高,在中纬度地区北面遮挡定位精度相比较于南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尤其是在BDS-3单系统情况下尤为明显。(3)模拟矿区实测环境,在校园内南北对立的两栋宿舍楼下进行静态数据采集,分别对两测站与基准站进行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结果验证了组合系统在遮挡环境下相对于单系统定位性能的提高,以及中纬度地区北面遮挡的定位精度要明显优于南面。(4)根据上述结论在露天矿北面边坡架设监测站进行变形监测,采集了全天24小时数据,使用双差模型对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定位精度符合矿区边坡监测需求,边坡的位移量低于安全预警值,暂不存在滑坡风险。
其他文献
湖泊是甲烷(CH4)释放的重要自然源。近年来,由于湖泊富营养化不断加剧,蓝藻水华频发。蓝藻聚积、衰亡可以改变水体理化性质,并向湖泊提供易降解有机质,驱动湖泊中CH4溶存与释放的变化,但其具体影响作用尚不清晰。本研究以我国典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巢湖为研究对象,选取其西北湖湾区为研究重点。首先对该区域CH4溶存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然后采用漂浮通量箱和扩散释放模型等方法,对巢湖不同富
硫是重要的营养元素,其生物地球化学转化、循环对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它与有机质矿化、水体酸化、生物成因黄铁矿的形成、微量金属元素循环等一系列重要的生态、环境过程紧密耦合;开展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转化、循环研究对于理解圈层营养盐耦合循环、源汇功能转换,元素全球循环的驱动机制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组前期分析了南极阿德雷岛Y2湖沉积物(Y2)和菲尔德斯半岛燕鸥湖沉积物
湖泊不同位置岩芯沉积物相同代用指标的变化是否一致对于重建可靠的区域气候变化历史至关重要。目前多数研究仅利用深水区单一的岩芯沉积物来反演区域的气候环境变化,对于同一区域不同位置岩芯重建结果的异同尚缺乏研究。本文选择升金湖不同位置的两根钻孔岩芯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同时在结合区域年代估算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岩芯沉积物粒度、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指标的空间变化情况,选用岩芯沉积物微量元素代用指标
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影响,而这些重金属离子大多都是通过水体系统流入到环境中。因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被灵敏精准的测量至关重要。量子点材料由于易于合成、高荧光量子产率、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中。本论文设计、制备三种不同类型的量子点荧光传感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传感器、荧光直接淬灭传感器、比率荧光传感器)来对环境中的有害离子Hg2+离子和Cu2+离子进行检测
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但当其超过一定水平则可能会成为引发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爆发的营养盐污染物。巢湖是我国三大富营养化湖泊之一,且是典型的磷限制型湖泊。营养盐污染物主要通过入湖河流输入湖泊,在传输的过程中部分营养盐会沉降并储存在河流沉积物中,河流沉积物成为了解湖泊营养盐来源的重要载体之一。河流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有所不同,可用于指示环境条件的变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酸盐的氧同位素组
煤矿的持续开采造成地表变形,地表产生大量裂缝、沉陷等现象,最终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与此同时开采所产生的副产物会释放重金属进入土壤,会造成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超过当地土壤本底值,产生重金属污染。临涣采煤沉陷区内环境复杂,区内既露天堆放大量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又建有选煤厂、焦化厂、燃煤电厂等生产企业,都对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特征都会产生影响。本文以安徽淮北临涣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
沉积物是湖泊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载体,能够记录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湖泊环境变化。磷是湖泊富营养化限制性营养元素之一,在外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后,磷-铁-硫耦合系统在控制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地球化学循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巢湖为研究对象,在全湖布设9个定位样点,采集表层(S1~S9)和柱状(S3、S7)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理化指标和磷铁硫元素的形态组成及分布,解析了巢湖沉积
全球氮沉降日益严重,尤其氮沉降成分全球变化趋势表现出巨大的地区差异。升金湖作为季节性波动的自然湿地,其湿生植物物种可能通过获取不同形式的氮来应对氮沉降成分的变化并减少对相同氮源的竞争,尚不清楚邻体植物密度的变化是否会对其氮素吸收过程产生影响。另外,尽管丛枝菌根真菌(AMF)共生利于植物对氮素的利用,尚不明确不同水分条件和氮沉降格局下,AMF共生对湿地植物氮素利用策略的影响。为此,以升金湖的优势物种
随着城市污水治理初步取得成效,农村污水治理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紫蓬山地区是巢湖主要支流——派河的重要水源地,与派河干流和“引江济淮”工程水质安全密切相关。由于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雨季时沟塘内污染物溢出,严重影响了派河水质安全,因此急需一种低成本、可回用且无二次污染的污水处理方法对当地污染水体进行治理。本论文以紫蓬山地区污水为研究对象,制备出一种以磁性纳米Fe3O4颗粒、没食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通常呈低碳氮比,难以满足深度反硝化脱氮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外加碳源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反硝化生物滤池(Denitrification Biological Filter,DNBF)具有经济高效、稳定的特点,是国内外常用的污水深度脱氮处理单元。城市二级出水经过DNBF深度处理后回用,可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压力。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反硝化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碳源代谢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