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农户休耕行为选择研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的今天,传统粗放的耕地利用模式给土地资源带来沉重负担,片面强调提高复种指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地膜进行掠夺式的生产,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频发,不利于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化。一些地区农地出现土壤侵蚀、酸化、盐碱化、土地板结、水土流失、地下水漏斗、石漠化等愈发严峻的耕地环境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部分地区试点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耕地休耕对于耕地休养生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农户视角出发,首先结合经典博弈理论与鹰鸽博弈理论,从理论上系统的分析了农户参与耕地的行为选择机理;再将实地调研的数据引入二元Probit回归模型,从实证上进一步剖析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从农户角度研究耕地休耕,充分考虑到农户的理性行为选择,对于促进我国更好地实施耕地休耕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贵州省耕地休耕虽然得到农户的拥护与支持,但政策的落实和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农户对于耕地休耕工程的参与意愿比较积极,但稳定性不强,对是否继续参与休耕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地方政府对于休耕工程落实不到位,在休耕初始阶段的宣传力度不强,导致农户的认知程度较低,且在农户关心的补偿问题上,地方政府未能制定出完善的补偿实施策略;在中央政府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和休耕验收标准,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上采取消极应对的策略。(2)农户参与休耕的收益大于农户自己种植的收益时,耕地休耕政策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均实现效益最大化,才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这也就要求政府要不断激励农户积极参与。(3)通过构建鹰鸽博弈模型进一步分析农户之间的行为选择,我们发现,要促使农户群体持续参与休耕,就必须保证农户有稳定收益。由模型结果分析可知,只有在农户休耕收益是种植收益的一倍时,才会实现农户群体均选择休耕策略,补偿收益与种植收益之间的比例越大,农户不理性策略向理性策略转变的速度也就越快。(4)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意愿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农户的兼业情况、工程实施的是否签订合同、农户对耕地休耕的认知情况、休耕补偿的兑现情况、休耕技术投入的实施满意度,以及工程宣传情况等。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政策建议:(1)落实激励政策,尊重农户行为选择意愿,改变“半强制”的休耕现状,培养农户生态意识。(2)完善休耕具体落实政策,制定详细的休耕合同、实施规范和验收标准,休耕信息透明化,使得休耕行之有效。(3)中央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完善的考核及动态监督机制,及时有效的处理休耕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他文献
每年6~9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均较高,平均在3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可达到35~38℃,即使是冷水温度也超过25℃。如此高的温度显然已超出了20℃的胶片标准冲洗温度。当用常规的显影方法冲洗胶片
为探究FSH-β基因遗传变异对MX猪的影响,实验以从江香猪(♂)×梅山猪(♀)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扩增技术结合直接测序,对FSH-β基因SNPs位点进行筛选。结果:FSH-β
主要研究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状况,并就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深入挖掘安全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加速高新技术与安全管理的结合,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正>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各类施工建设、私挖滥采、随意植树等行为屡禁不止,所导致的输电线路外破事故呈现高发态势,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的可靠供应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