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由主板(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深交所)和场外交易市场(北京新三板、上海股交中心及其它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构成。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场外市场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规范企业运营、激活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几个主要场外市场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性场外市场的代表——上海股权交易托管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股交中心)的现状,同时也对上海股交中心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主要介绍了海外几个有代表性的场外市场的特点和国内两大有代表意义的场外市场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上海股交中心的平台机制和管理制度;第三部分研究了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的现状,并选择了几家有代表性的挂牌企业进行跟踪调研,通过这些案例来了解企业进入场外市场前后的变化;第四部分则是总结了上海股交中心已挂牌企业的融资及交易情况;第五部分是对上海股交中心发展方向的讨论和建议,第六部分则是对于全文的总结。 至今为止被公认为比较成功的场外市场时美国的场外市场,尤其是NASDAQ市场,甚至被认为是美国“硅谷神奇”的重要推手,其发展经验和机制建设值得学习和借鉴。但纵观国内外的场外市场,不管是美国的OTCBB、粉红单市场,英国的AIM市场,台湾的兴柜市场,还是国内的“新三板”、上股交,和主板市场相比其共性都是交易不活跃,融资功能不强。 上海股交中心的平台机制和管理制度主要师从于美国,由于其从建立之初便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和北京的新三板截然不同的风格。虽然仅仅成立于2012年,但很多创举比如“一市两板”的设计和私募债发行、重组并购平台的推出都在逐渐被市场认可。整体上看,其企业规模和企业本身的盈利等参数弱于新三板,但其融资能力目前排在我国场外市场的首位。 通过对挂牌企业的跟踪调研,这个市场上既有借助场外市场的平台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明星企业,也有因为原本资质平平而所获有限的不被关注的企业。总的说来,这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更是一个相对理性的市场,它不可能创造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上一夜暴富的奇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完成一个财富和品牌的积累过程。 我国的场外市场毕竟还太年轻,这个战场上的优胜劣汰也才正在开始,整个市场能否蓬勃兴起以及最终哪家会脱颖而出都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笑到最后的一定是苦练内功,坚持战略并扎实前进的那个市场。为此,上海股交中心还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很多东西,挂牌流程优化、推荐机构管理和制度平台建设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