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与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均系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两者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及治疗原则各不相同。术前对两者明确诊断非常重要。但是临床病理中有时甲状腺结节性增生与腺瘤的鉴别诊断困难,尤其是甲状腺结节性增生与多发性腺瘤样结节的鉴别,以及甲状腺结节性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在国内外均未见到克隆起源上的明确分类及分型,是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一个难点。
本课题拟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及基于女性X染色体的基因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针对甲状腺多结节性增生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多发性腺瘤,以及甲状腺结节性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结节,检测多发结节的克隆组成,同时结合病理检测参数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克隆性分析检测甲状腺多结节性增生的克隆性
目的:分析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性增生、甲状腺多发性腺瘤样结节和甲状腺结节性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的克隆起源。
方法:搜集华山医院2005-2006年女性甲状腺结节性增生组织5例,甲状腺腺瘤5例,甲状腺多发性腺瘤样结节12例,甲状腺结节性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15例。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病变组织,抽提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Hpa Ⅱ消化后巢氏PCR扩增人雄激素受体基因(HUMARA),PCR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分析组织是否为肿瘤性增生。
结果:HUMARA基因杂合率为86.5%(32/37)。5例单纯结节性增生为多克隆。5例单发的包膜完整的腺瘤中1例为HUMARA基因纯合子,其余4例为单克隆。12例多发性腺瘤样结节中2例为HUMARA纯合子,4例多发腺瘤样结节中有多克隆性结节(1/3,1/3,1/2,2/2),其余6例多枚结节(其中最多的1例有4枚结节)均为单克隆。15例甲状腺结节性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中2例为HUMARA纯合子,另13例结节性增生背景均为多克隆,其中8例腺瘤样增生结节为多克隆,另5例为单克隆。
结论:女性X染色体失活,HUMARA基因克隆性分析能够为甲状腺结节性增生和腺瘤的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组织标本经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确分离甲状腺结节滤泡上皮组织,为后续试验的准确可信提供保证。本研究证实存在多发性甲状腺腺瘤以及结节性增生与腺瘤并发的情况。
第二部分甲状腺多结节性增生的克隆性与病理形态学参数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多发性腺瘤样结节和甲状腺结节性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的克隆起源与病理组织学参数的关系,为甲状腺多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外检测量结节个数、结节最大直径,多发结节计算所有结节直径的平均值。观察包膜完整性。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苏术素-伊红染色,通过所有切片观察、评估病变包膜的完整程度、包膜的厚度、结节内滤泡均一度及滤泡细胞数量。利用目镜刻度测量包膜最厚和最薄区域的厚度,并计算平均值。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分析各病理组织学参数与结节克隆性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37例标本,其中5例为HUMARA纯合子,未计入统计学相关性分析中。年龄20~67岁,平均为43.9岁。甲状腺结节共84枚,其中结节性增生22枚(26.2%),单发腺瘤5枚(5.9%),多发性腺瘤结节31枚(36.9%),结节性增生背景上的腺瘤样增生结节26枚(31.0%)。所有结节直径平均2.65±1.04cm,各组间结节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结节个数、直径与HUMARA克隆性分析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节包膜程度和厚度、结节内滤泡均一度及细胞构成与HUMARA克隆性分析存在统计学相关性,特别是结节包膜程度对组织克隆性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结论:通过组织病理学参数与结节克隆性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提示:增生结节的包膜完整性、结节内细胞数量、滤泡一致性及包膜厚度与结节的克隆性有统计学相关性,而包膜完整性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结论
1.甲状腺结节性增生和甲状腺腺瘤均为临床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要注意多发性甲状腺腺瘤的存在以及结节性增生与腺瘤并发的情况。
2.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克隆性分析能够为甲状腺结节性增生和腺瘤的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
3.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要结合包膜的完整性、结节内细胞的数量和均一性以做出判断。包膜的完整性是鉴别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增生的可靠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