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人均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探索一条由传统农业转向市场化的现代农业的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益尝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中央一号文件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提出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再次从更高的高度进行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着力点。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类型之一,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现代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可以实现城乡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城市居民也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污染,让心灵得以净化。青白江区是成都市二线蔬菜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禽类、食用菌、伏季水果和特色蔬菜四大农业产业,为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打下了基础。为了加快城乡统筹、缩短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2007年,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及成都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使得都市型现代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综合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理论与实践,为促进成都市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打下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成都市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现状的评析,归纳总结出青白江区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优势、不足、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政府、企业、农民在农业都市化、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在分析青白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存在的不足和借鉴国内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青白江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思路,即要始终坚持“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外向化”的战略方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的最后,为成都市青白江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一是优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完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内部条件;三是培育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农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