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并简单评价了各种不同方法所存在的优缺点。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有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和铁氧体法等,根据废水水质和废水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絮凝法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来安排课题的实验并利用合适的理论对实验机理进行了研究。对于目前水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和PAM结构、特性、应用以及絮凝的机理研究进行了阐述。采用铜试剂(DDTC)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Ni2+、Pb2+、Zn2+的化学捕收剂,DDTC与废水中Ni2+、Pb2+、Zn2+生成难溶于水的络合物胶体粒子。胶体粒子粒径小,难以从废水中沉降去除。本文选用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沉降生成的络合物胶体粒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分别含有以上三种重金属离子的模拟水样中详细考察了影响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和絮体沉降时间的各种因素,絮凝剂的种类、捕收剂和絮凝剂的投药量、复合絮凝剂的配比以及温度、酸度搅拌时间等。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摸索出各种因素影响络合捕收絮凝沉降法处理废水的规律,取得了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最优化工艺条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应用该方法处理含Ni2+、Pb2+、Zn2+废水,出水中的Ni2-、Pb2+、Zn2+均低于国家污水的排放标准(GB8978-1996),絮体沉降时间短,沉降出的絮体密度大,强度高,而且处理方法简单可行,经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