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六一小学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为案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故事协会在2002年,对数字故事有这样的定义:一个古老讲故事艺术的现代化表达。纵观历史,讲故事已经采取了许多不同的形式,被用来分享知识,智慧和价值观。故事在适合的每个阶段出现,从篝火圈银幕,到现在的电脑屏幕。数字故事是故事的数字化表达,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将故事视觉化,以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数字形式呈献出来的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主要区别于传统故事形式。   针对数字故事本身的特点,本文建设性的将其与六一小学的校本课程——儿童哲学相结合,主要致力于研究数字故事在小学儿童哲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和课堂效果,利用制作、播放并讲述数字故事的方法,使儿童哲学课堂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升一个新台阶,不仅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而是借助于故事的数字化、视觉化表达,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氛围和环境里学习哲学道理,更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一个个冲突,采用形象激烈的数字化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能动地积极思考和发问,学习知识的能力。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加生动自然、更有效和更高效。发挥数字故事在小学儿童哲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数字故事的深刻内涵出发,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利用儿童哲学故事中的思维训练点来进行互动学习,这样,数字故事本身就变成了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教师可以有意将许多哲学思想和问题解决融入制作的数字故事,利用故事本身的教育特性和数字化技术产生的生动、震撼效果,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教师就成为一个“辅助导师”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引导。   在此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有哪些情感体验上的变化,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是否增加,是否有积极主动学习的信心,全面、多样的对问题的分析角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丰富的方法,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力争为小学课程的教学探索出一个以数字故事为教学手段的新的模式。
其他文献
2019年2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产业联盟论坛在深圳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快速发展中,产业集中、结构优化、多地加强交流与合作,未来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将越来越突出其
期刊
迁移是数学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熟练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
特殊教育教师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每天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除了繁琐的教学工作还要照顾每个学生的生活,如果学校不能及时调整教师的心理状态,极易导致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契约履行程度低,工作满意度降低,最终使教师产生离职倾向。心理契约是教师管理的重要因素,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大量流失,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在有效的管理中,降低教师的离职率。那么现阶段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的关系到底达到怎样的程度?两个
学位
情绪情感与认知的相互角力交织于人的一生,是儿童智慧发展、人格完善、健康成长的基础。语言作为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思维,学习和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