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齿形链广泛应用在传动领域,具有噪音低、可靠性高,运动精度高等特点。本论文在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复相传动Hy-Vo齿形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20150204075GX)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齿形链的变异机理及其关键设计技术(51775222)的资金与支持下对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的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为了深入研究双相Hy-Vo齿形链磨损特性,在进行磨损试验前建立了三种啮合机制的齿形链模型。本论文分别对三种齿形模型进行了多体动力学仿真,对仿真结果中的齿形链运行轨迹、链板与链轮的接触力进行了分析对比。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在三种啮合机制中内-外复合啮合机制齿形链运行轨迹最平稳,接触力更小,所以选取内-外复合啮合机制齿形链进行磨损试验。本论文对双相Hy-Vo齿形链进行了磨损试验,试验过程中记录了不同时刻的中心距并计算中心距伸长量。通过对比单相Hy-Vo齿形链和双相Hy-Vo齿形链中心距伸长量,说明了双相Hy-Vo齿形链具有优越的耐磨性能。在对齿形链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链板外侧齿廓和内侧齿廓的磨损也会对齿形链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本论文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了齿形链链板磨损量计算公式,并通过磨损量计算值与磨损量实测值的对比证明了磨损量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为了深入研究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的磨损特性,通过建立齿形链刚柔耦合模型对齿形链啮合过程中销轴和链板所受应力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仿真实验结果分析发现销轴和链板应力最大值发生在链板与链轮啮合时,应力主要集中在销轴大端面和销轴与链板的定位处。为了确定齿形链的磨损部位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论文对试验链条进行了拆解,通过宏观观测发现齿形链的主要磨损部位集中在销轴大端面、链板内侧和外侧齿廓。本论文对销轴和链板的主要磨损部位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深入探究了齿形链磨损部位的磨损机理。综上所述,本论文深入探究了双相传动Hy-Vo齿形链磨损特性,并建立了链板磨损量计算公式。本论文分析了链板啮合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化,并对磨损后的链板和销轴进行了宏观观测和微观观测,对进一步研究齿形链磨损问题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