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责任建构了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最初场景,人就是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不断成熟起来的,责任感作为责任实现的内在机制,体现着人之为人的社会规定性。本文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置于多学科的视域,在总结梳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其培育的重要意义,探究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理,探讨了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形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分析框架。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的探讨上,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本研究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置于多学科的视域中,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的视角展开分析,以期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能有一个全面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尝试着界定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合理内涵,并探究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机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培育过程也应该有规律可寻。基于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基于责任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相互作用、责任与责任感矛盾运动、协调与控制责任感各要素同向发挥作用、责任能力与责任意识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并提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必须坚持内化与外化、自律与他律、自我与环境、利他与利己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比较强烈的,但是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着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行为不够理性甚至出现了责任感缺失的问题,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论文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在考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认为必须提高学校、教师、大学生自身在社会责任感培育方面的认识,强化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具体措施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