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法视角下的翻译过程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gxcgx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认知科学的兴起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建立与发展。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作为应用语言学项下的翻译学的研究。值得指出的是,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相结合的领域充满发展前景,但仍然有许多方面尚未充分研究。如何将认知语言学应用到翻译研究中,而翻译研究如何促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本文关注的焦点。首先,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法),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具体而言,(1)在翻译过程中,什么因素影响了译者选择某一语言结构。(2)对于原文本的同一语言结构,什么原因导致不同译者选择不同的语言结构进行翻译。其次,翻译研究是否也可以辅助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在语义描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本文选取了其作为理论基础。认知语法认为,在语言处理与输出过程中,概念含义以及识解方式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意义。具体而言,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不同说话人会利用不同的识解方式来描述同一客观情形,说话人使用的语言表达也就大不相同。那么,在不同的翻译译本分析中,利用认知语法来解释同一情形下不同的翻译表达就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选取中文动结式为研究视角,将中文的动结式的不同英文译文表达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求在事件表征中,不同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其认知方式如何影响译者的翻译内容。具体来说,详略度(specificity)、突显度(prominence)、焦点化(focusing)等识解方式会影响译者对原文的解读,从而使得译者对原文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比如通过使用更加详细的表达方式,译者突出强调动结式中的动作方式。或者通过在某一语法位置上,选择不同的事件参与者,译者引导读者的关注点,以突显译者认为事件中的关键参与者。或者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译者略翻一些要素信息,以达到语言精简等等。对于某一中文结构的翻译研究是翻译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研究交汇处的一个新视点。一方面,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能够解释翻译现象以及翻译过程,进而促进翻译学的研究。另一方面,翻译文本又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语料。
其他文献
中国劳动人民五千年来智慧与艺术的结晶,承载中国人民最朴实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情趣,是中国现代美术设计的基础和源泉.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进行应
<怀念妹妹小青>写于1999年,作者将一个时代的悲剧,浓缩在一个无辜的孩子身上.小说发表后,获誉良多.有评论家认为"这应是毕飞宇最好的短篇之一"(施战军<克制着的激情叙事--毕
目的 :观察抗乙肝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72例 ,分成 2组。对照组给予护肝基础治疗 (维生素E 0 .1g ,po ,qd ,水飞蓟素 77mg ,po ,tid ,丹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等等原因,希望能通过旅游的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但想要旅游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节假日旅游高峰,常常给人们带来的是不好的旅游体验。那么如何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游览世界风光,同时了解世界文化知识,成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虚拟现实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能逼真的模拟我们真实所处的环境,这成为了本课题的最主要的先决条件。本文就此展开设计
大气污染问题今年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这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以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其中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就非常重要.在对大气污染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