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经济时代,顾客通过Internet能够方便的比较全球产品的价格。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竞争的重点转向了价格、质量、速度和差异化。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国外的流程式生产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这使得我国的流程式生产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基本上丧失。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是决定我国流程式生产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流程式生产企业备件供应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位时间缺货成本较高,这个特点决定了缺货备件的供应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然而,由于许多备件的消耗无法准确预测,备件管理常常困扰着企业的管理者。国外学者对备件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库存领域,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单个流程式生产企业来说实际意义不大。此外,我国流程式生产企业的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生产规模整体比较小。国外学者对备件物流的研究视角定位在供应商或制造商上,但作者在项目实践和调研中发现我国流程式生产企业普遍备件积压、报废问题惊人。因此,研究我国流程式生产企业的备件供应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关于备件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的基础上,从流程式生产企业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库存理论对备件管理的适应性,以及从备件物流发展趋势的组织视角研究了提高备件供应的运作效率,提出了备件供应模式及管理策略、备件库存控制ABC分类改进模型、备件采购拉动式决策模型以及面向行业的备件两级存储模式。面对流程式生产企业备件需求变化比较大的特点,作者从备件供应绩效评价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提出了流程式生产企业备件的需求分为正常需求和例外需求,并对两者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提出了流程式生产企业应从选择适当的设备预防维修备件更换策略、备件编码、备件物流制度制定、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供应商开发五个方面提升备件物流的管理效率。库存控制ABC分类模型是目前流程式生产企业备件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中普遍采用的分析工具。作者在备受国外学者关注的慢速流动备件和快速流动备件库存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流程式生产企业慢速流动备件和快速流动备件的参照定义及其特性比较,分析了目前备件库存普遍采用的单标准ABC分类应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备件库存ABC分类的改进模型,并用算例验证了ABC分类改进模型更符合流程式生产企业的备件管理实际。EOQ模型的假设条件之一是不允许缺货,已有学者研究了允许缺货的EOQ模<WP=5>型,作者考虑了备件的消耗特性、备件的关键性以及设备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生产企业的备件管理实际情况,建立了包括是否允许缺货判定模型和采购批量决策模型的备件采购拉动式决策模型以及该模型实现的数据库结构设计和算法流程图。这种备件采购拉动式的决策模型有助于提高备件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而且容易在备件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中实现。针对单个流程式生产企业提高备件供应效率的能力限制,作者从组织的视角分析了单个流程式生产企业的基于SCM的备件库存管理模式JMI和VMI在实践中应用的局限性以及慢速流动备件存储的责任由流程式生产企业自己承担的原因,提出了面向行业的备件两级存储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和实施建议,包括论证了基于距离公式的连续选址研究的悖论,提出了基于GIS和交通里程的慢速流动共享备件离散选址的方法;比较了备件两级存储模式备件采购的三种组织方式,论述了面向行业协同采购是最佳的组织方式;针对备件两级存储模式的四个主要功能,提出了佣金方式、保险方式和知识产权方式三种定价机制;提出了制定面向行业备件编码方案、开发基于ASP模式的备件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和组建面向行业的备件供应合资企业备件两级存储模式的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