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二酮腈类HPPD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羟苯基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是近年来确定的一种除草剂作用靶标。HPPD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有机体中,在植物体内,它催化质体醌与生育酚生物合成的起-始反应,即4-羟苯基丙酮酸氧化脱羧转变为尿黑酸的过程。除草剂竞争性地与HPPD结合,会阻碍植物体内4-羟苯基丙酮酸向尿黑酸的转变过程,并且间接抑制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导致植物分生组织产生白化症状而死亡。HPPD抑制剂有广谱的除草活性,可以在苗前使用,也可以在苗后使用。而且具有活性高、残留低、环境友好、使用安全等优良特点。鉴于其重要作用和特点,使之成为继ALS、ACC以及PPO之后的又一新的除草剂靶标酶,并且引起了人们浓厚的研究兴趣,从而使其成为化学农药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本文结合文献阅读与研究,并且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自然界中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喹啉、呋喃、噻吩结构引入到HPPD抑制剂中,从而设计出新颖的骨架结构,并且成功合成了 2个系列共计42个目标化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了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本文也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所得到的目标化合物中,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出了较高的离体活性,如化合物YJ15161的Ki为0.004 μM,较商品化HPPD抑制剂硝磺草酮(Ki=0.011 μM)提高了 3倍左右。部分化合物还显示出一定的活体活性,如化合物YJ15161对阔叶杂草芥菜、繁缕、小藜都具有较高活性(90%以上),目前其正在进一步降低剂量筛选中。
其他文献
1貉不是东亚的特有动物笔者在《养貉技术》(1984)中阐述: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Gray)属食肉目犬科貉属动物,只有1个品种,根据产地不同,又分不同亚种(在中国有7个亚种)。貉在世界
为加强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更好地适应我国临床试验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国际合作临床试验中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发展历程、实施效果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得出我国国际合作临床试
目的:探讨喉癌根治切除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喉癌行根治切除术,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物品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加强导管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
影响种公狐精液质量的因素较多。为了进一步提高种公狐精液质量,有必要了解影响种公狐精液质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种公狐的种用价值。
目的探讨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例HA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10岁(7~13岁);5例患儿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