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次声,为频率10-4~20Hz的弹性波,是由物体的机械振动产生的。其特点还包括:低频波长,传播过程中不易被吸收,衰减甚小,传播远,穿透力强等。次声是以生物共振的方式普遍地作用于生物体的各器官和组织,因而可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涉及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以至分子水平。次声的影响与声压、频率及作用时间相关。在次声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中,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原发性损伤占有重要地位。在以往的研究中表明,一定声压级水平的次声能造成生物体损害,损害与声压级成正比关系。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次声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伤方面。近年有学者发现,在较弱的次声作用下,可伴有机体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增强,代偿反应增高。由此可见,次声在疾病诊疗方面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研究低声压级、小剂量的次声对机体的作用,将为进一步探讨和利用次声的有益作用维护身体健康,治疗某些疾病开辟新的途径。次声一方面可以造成系统功能及结构损害,另一方面在安全范围内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其应用前景不可限量。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小型次声发声装置,可产生4~20Hz,79.75~86.11dB的安全范围内的次声,为次声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国内目前无应用次声治疗仪作用于离体细胞的实验室研究。因此,次声发声装置对体外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次声的治疗应用具有重要影响。目的:研究次声治疗仪对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生物学效应,为次声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室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信号源发声装置;常规培养HL-60细胞于含10%灭活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次声组:培养皿置于超净台中的次声治疗仪下,发射头距液面均为1.5cm~2.0cm,使用最强档位(档位3);对照组:次声治疗仪处于关闭状态,其余处理同次声组;分别在实验处理的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取样检测,再分别培养24h、48h后分别进行检测;实验重复3次。实验观察指标包括:台盼蓝活细胞计数,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技术,荧光染色法及扫描电镜法,观察比较HL-60细胞活力的影响和形态学改变。结果:1细胞活力影响情况1.1台盼蓝染色法结果示作用组和对照组细胞的15min、30min、60min、90min和120min各组在实验处理的0h、24h、48h细胞均显持续增长状态。次声组较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各组被染细胞极少,细胞存活率均达到95%以上。1.2噻唑兰染色法(MTT法)随着次声作用及空气暴露时间的增加,细胞次声组较对照组OD值略有降低,但次声组及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次声组和对照组、培养时间、处理时间各项间均无交互效应。培养24h、48h无差异性改变(P>0.05)。1.3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 V-EGFP/PI荧光标记双染两组细胞在实验处理120min后分别培养24h、48h进行检测。每组细胞样本中活细胞均约90%,细胞总凋亡率均约10%,且各组比值差异不明显。将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各项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次声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细胞形态学影响2.1荧光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到,两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形态完整性好,未见细胞破碎或皱缩。对照组细胞显示为均匀的淡蓝色,未见亮蓝色或核形态学变化,。次声组显示为均匀的淡蓝色,个别细胞呈强蓝色荧光,但未见明显核固缩、核碎裂等PCD形态学变化。2.2扫描电镜法可见对照组细胞表面褶皱较多,膜表面不平整,膜绒毛致密并清晰。单个细胞放大可见表面微绒毛致密紧凑,纤毛完整。次声作用组细胞大小一致性较好,未见细胞变形、破裂。但细胞表面褶皱减少明显,膜表面微绒毛较稀疏,个别细胞可呈现膜表面光滑,无褶皱的球状。结论:次声作用HL-60细胞在本实验的120min内,对细胞的增殖能力及细胞活性未见明显影响,次声对细胞的凋亡无影响。但120min时间的次声作用后,可导致HL-60细胞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次声对肿瘤细胞的影响考虑以次声通过机械振动,使细胞膜形态,如细胞胞膜褶皱及膜表面微绒毛、纤毛的完整性受到改变,进而影响到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细胞内环境,但此影响不直接导致细胞活力影响及细胞损伤。本实验研究表明,次声治疗仪对HL-60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以影响细胞形态结构为主,对细胞损伤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