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类中药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藤类中药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临床常见病多为慢性病,按照中医理论,久病入络,故中医临床常见病属络病者多。藤类中药多可入络,在中医络病尤其是在风湿痹证的防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藤类中药可以为中医临床防治络病提供参考。关于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故本论文重点对藤类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传统药性进行整理归纳,并对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对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和功效特点做出规律性总结,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文献整理研究。就藤类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整理综述,共收集整理文献162篇。发现藤类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以萜类、生物碱、黄酮和木脂素类较多,但对多数藤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相对匮乏。藤类中药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表现出良好的活性,一些藤类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微生物作用。藤类中药在免疫系统疾病中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52味藤类中药已在上市中成药品种中得到应用,应用最多的是鸡血藤。第二章文献分析研究。采用文献学和统计学研究方法,收集整理255味藤类中药,对其传统药性、药物功效,以及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1传统药性分析以科属归类,葡萄科的藤类中药最多,占藤类中药的11.8%,豆科、萝摩科、毛茛科、防己科、五味子科和胡椒科的藤类中药分别占10.6%、9.4%、9.4%、6.7%、5.1%和4.7%。以四气属性归类,性温和性平的藤类中药各占藤类中药的37.0%和25.5%,性寒、性凉者分别占18.0%和16.5%。以五味属性归类,并以“总味”计,味苦、味辛和味甘的藤类中药各占藤类中药的57.6%、43.9%和24.7%。以归经属性归类,并以“总归经”计,在53味有归经记载的藤类中药中,归肝经的藤类中药占83.0%。33味藤类中药有毒性,占藤类中药的13%。2功效分析255味藤类中药有祛风作用的130味,占藤类中药的51.0%;有除湿作用的112味,占43.9%;有活血作用的106味,占41.6%;有解毒作用的98味,占38.1%;有止痛作用的91味,占35.7%;有清热作用的78味,占30.6%;有消肿作用的72味,占28.2%;有通络作用的58味,占22.7%。255味藤类中药可用于跌打伤痛的累计162味,占藤类中药的63.5%,可用于风湿诸症的158味,占62.0%,可用于痈肿疮毒的92味,占35.7%。3关联性分析药性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寒性和温性藤类中药含生物碱类成分较多,平性者含三萜和黄酮类成分较多,凉性者含黄酮和生物碱类成分较多;苦味藤类中药多含生物碱类成分,味辛者多含木脂素和萜类成分,味甘者多含黄酮和三萜类成分;归肝经的藤类中药多含生物碱类成分。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温性藤类中药擅长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通络、行气,善于治疗风湿、跌打伤痛、关节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疼痛等症,平性者擅长解毒、除湿、活血、消肿,主治风湿、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等症,寒性和凉性者最擅长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毒等症;苦味藤类中药擅长除湿、祛风、解毒、清热、活血、止痛,多用于治疗风湿、跌打伤痛、痈肿疮毒,以及胃痛、腹痛、骨折等症,辛味者擅长祛风、除湿、活血、止痛,适宜治疗风湿和跌打伤痛等症,甘味者擅长解毒、清热、利水、消肿,可用于乳汁不通、小便不利、水肿、腹泻等症。归肝经的藤类中药擅长祛风,亦可除湿、止痛、活血、解毒,主治风湿、跌打伤痛、关节疼痛等症。第三章总结与讨论。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和功效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其四气属性以性温和性平者居多,五味属性以味苦和味辛者居多,在有归经记载的藤类中药中,归肝经者居多。藤类中药的功能以祛风、除湿、活血、解毒、止痛、清热、消肿、通络等为主,主治病症以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以及各种痛症、炎症和出血症等为主,藤类中药还较善于治疗小便不利、乳汁不通、毒蛇咬伤、水肿、腹泻等症。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和药物功效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论文首次对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和功效特点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为藤类中药的继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文献分析研究中,尝试运用关联性研究方法,对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化学成分、药物功效之间的相关性分别进行关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与药物物质基础和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为藤类中药的深度开发提供了依据,也为文献研究方法开拓了思路。论文认为:藤类中药的功效特点显示其适宜开发络病防治药品,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的防治药品,一些藤类中药在癌症防治、艾滋病防治和戒毒领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也值得深入研究。藤类中药的归经研究、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其他文献
1985年我国开始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至今已经过了16次调整。2003年10月,国家对现行出口退税机制再次进行了改革。回顾我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的历史,分析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具有较强化感作用的植物之一,选择适合的伴生物种是核桃复合经营成功的关键。黄芩(Scut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国家三级野生药材物种之一,野
湿热病邪导致的疾病,涉及非常广泛,在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中均可见之。湿热所致病证临床上以身热缠绵,胸脘痞闷,四肢困倦,小便短而黄赤,口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象濡数为主症。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底泥的植物修复是环境治理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它利用超积累植物能从底泥中超量吸收重金属和降解有机物的特性,达到减少底泥中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之目的
生产、建设、运输、贸易、科技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称重。随着工业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进展,称重方式由传统的杠杆式机械称量发展到数字式智能称量,尤其是动态称重有了很大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相互背离的情况: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无视儿童的自由表达;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表达而忽视必要技巧的传授。这两种做法
我国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科书的改革历来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究其原因,是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准也干差万别,若要平衡地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科
利用隐色龙胆紫、二氢荧光素、无色孔雀绿、氨基黑10B、四甲基联苯胺和鲁米诺等试剂显现了不同浓度的潜在血迹,实验结果显示,二氢荧光素和鲁米诺在稀释程度为1:1000时仍有较
<正> 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的要求,以保证文件内容的适宜性、充分性,使用版本的有效性,达到公司各项质量管理活动有据可依。1.2 适用
电视画面的开放式构图是相对于封闭式而言的,是非主流的、被认为是反传统的、破坏美学的一种构图形式。本文对开放式构图几个主要特征进行了论述和总结,最后给出了开放式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