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拥堵传播机理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 : 57次 | 上传用户:lxh272787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的常见现象并且具有传播特性,即交通拥堵会打破城市交通网络原有的交通稳态,由拥堵发生路段蔓延到交通网络中的局部区域甚至整个网络。对拥堵传播机理进行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描述拥堵传播的规律,深化城市交通流动态特性认识,并利用它进行交通拥堵的控制。对拥堵传播机理的研究立足于宏观交通流,用时间离散化的方式,以当量车流量作为车辆在交通网络中演进的基本单位,从路段、交叉口、驾驶员、交通网络四个角度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般道路交通流离散模型来表达交通拥堵在路段上的传播机理。模型将路段划分为合流、基本路段、排队三个部分,车辆在合流以及排队分流区域的演进特性由路段两端的交叉口特性决定。基本路段区域的交通状态则划分为四个交通相,交通相变由路段交通量决定,而流入路段车流量在基本路段上的演进由交通相、流量守恒和车辆先入先出规则来决定。模型据此可表达车辆在路段上的拥堵传播过程特性。2.提出了交叉口时刻通行能力分配离散模型来表达交叉口去向路段对来向路段的拥堵传播机理。首先,模型考虑了交叉口诸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来计算交叉口来向路段驶向去向路段的车流量,如去向路段交通流特性、相位配时、来向路段交通流特性。其次,基于第一点,定义了拥堵传播强度以及拥堵传播效应指标,发现了信号设置会使路段成为城市交通网络拥堵的瓶颈因素。3.提出了基于用户均衡理论的驾驶员随机用户均衡择路分流离散模型来表达交叉口来向路段对去向路段的拥堵传播机理。模型能对城市交通网络环境中驾驶员择路分流发生条件及分流量进行刻画。仿真结果表明驾驶员择路分流对来向路段上的拥堵传播具有缓冲抑制作用,对分流去向路段有交通量负荷增益作用。4.根据路段以及交叉口传播机理,借助于传染病模型,得到交通网络拥堵传播机理。给出了拥堵传播源、拥堵传播方向、路段拥堵免疫力,列举了一些拥堵瓶颈,定义了拥堵在交通网络内的传播范围指标,从网络拥堵传播的角度给出了路段从非拥堵状态到拥堵感染路段状态的状态转化关系。基于交通拥堵传播机理,提出了实时性拥堵控制策略和适应交通流时空演变带有预测性的拥堵控制策略。两种控制策略都采用遗传变异算法搜索控制路段汇入车流的优化相位时序组合来实现控制目的。同时,以拥堵传播为策略间的通讯媒介,构建了交通网络拥堵的多种控制模式。最后,建立了城市交通拥堵传播模型综合表达拥堵传播机理和拥堵控制策略,并通过对应的仿真平台对交通拥堵传播机理和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其他文献
根据新疆内高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该文从阅读、听力、口语几方面着手,培养内高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其英语学习成绩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网的不断扩大,公路养护和管理问题日渐突出。为适应大规模、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公路养护管理要求,路面管理系统(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PMS)得到了广泛的推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设备管理的优化整合,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益,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该文通过分析选矿企业设备管理模式中的问题,
针对常规探测技术存在成本高、多解性、小断层探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利用煤矿大量的瓦斯抽采钻孔开展隐伏小断层探测的方法,以穿层条带预抽煤层瓦斯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抽采
该文介绍了SOA作为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体系特点,以及在发射台站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体验性教学模式,是通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核心产生认知,以获得一些体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体验教学是在教师的
弯沉是公路路基路面整体强度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公路建设、竣工验收及路面养护管理中,必须进行弯沉的检测和评价。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弯沉检测仪之一是落锤式弯沉仪,简称FWD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称 ,出土过许多装饰玉 ,玉剑饰就是众多装饰玉中的一种。它是镶嵌在剑上的玉器的统称 ,始见于春秋晚期 ,盛行于战国两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衰落。
该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相关专利的统计分析,从专利数量、专利权人以及地域等方面分析我国储能技术专利的分布现状,阐述了储能技术方面的热点技术、主要申请人、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