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服务价格对医患双方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从医疗服务消费者角度讲,医疗服务价格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医疗服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及对医疗服务的实际利用程度,最终影响患者的福利水平;医疗保险组织介入医疗服务市场以后,医疗服务价格也关系到医疗保险组织所承担的医疗费用及其利润水平。从医疗服务供给者的角度讲,医疗服务价格是其获得补偿的重要手段。此外,医疗服务价格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医疗服务供求双方的经济行为,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决定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所以医疗服务价格涉及面比较广,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比较大,历来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尤其是医疗服务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及其诱导需求的能力等决定了价格机制在该市场中的作用具有局限性,自由的价格机制必然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目前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已经成为各国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和一国总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经济中大多数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增长幅度,整个社会的负担随医疗费用增长而加重。由于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规制被认为是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在不断纳入市场经济体制范围的过程中,政府的规制职能不到位,缺乏健全的政府规制制度与市场机制相补充,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医疗服务供给者的行为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医疗费用上涨迅速,社会负担和个人负担加重,严重影响到医疗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结合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现状及问题,重点对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必要性、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规制、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选择以及影响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效果的因素等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构建能够反映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现状的计量经济模型,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改革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方面的作用,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规制效果的相应建议。以医疗服务价格规制为选题,结合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探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方法以激励医疗服务供给者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效率,为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改革提供思路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规制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从具体的研究内容来看,本文包括六章。第一章是导论,提出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医疗服务价格规制需求的理论分析,在界定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信息不对称和供给诱导需求理论、公益性和公平性、外部性理论、第三方支付制度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性等方面对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各种形式的市场失灵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医患双方之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导致医疗服务供给者掌握医疗服务的决策权和医疗费用的控制权,医疗服务市场难以通过供求双方的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价格,完全自由的医疗服务价格机制难以有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需要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规制。在回答了医疗服务价格是否需要政府规制的基础上,本文在第三、四、五章进一步就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主要方面和如何提高规制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章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规制和价格结构规制,在价格水平规制方面,借鉴公用事业价格规制模型并结合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主要问题,构建了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规制模型,同时也探讨了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规制下医疗服务成本的合理补偿问题以及相应的规制措施: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规制方面,主要是借鉴拉姆塞定价的基本思想,考虑到医疗服务价格弹性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医疗服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制定有一定差别的规制价格。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决定了医疗服务供给者所受激励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调节和规范着供给者的行为,并且最终决定着医疗费用的高低。所以在文章的第四章,先从总体上分析了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为医疗服务供给者提供的总体经济激励,然后从规制经济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按服务项目支付和按病种预付制对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结合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质量影响的经济分析,提出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规制的过程中在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选择方面应将不同支付方式结合使用。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政策所规定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是否合理、选择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适宜以及政策能否顺利得以实施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效果,而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取决于医疗服务价格规制主要参与主体——规制机构、医疗服务供给者和医疗服务消费者在规制博弈中的谈判力量对比。第五章主要回答如何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效果的问题,首先分析决定规制博弈主要参与者实力对比进而决定规制效果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法律环境、行政体制、医疗技术知识)和内在因素(医疗服务供给者、医疗服务价格规制者、医疗服务消费者以及医疗保险组织等参与主体的特征等),然后针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过程中不利于规制效果提高的外部环境和参与主体自身内在因素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体系的框架,以平衡各参与主体的势力,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效果。本文的第六章结合我国医疗服务服务价格规制政策的发展演变和规制改革情况,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政策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速度方面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不管是对卫生部门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还是门诊病人的人均医疗费用进行回归,规制这一因素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即按照全国统一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进行的医疗服务价格规制,在控制医疗服务费用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说明统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名称和内涵、使项目内涵和范围更加明确的规制改革措施有助子降低政府规制机构监督管理的成本,便于社会和群众监督,能够对医疗服务供给者违反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政策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继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改革以控制医疗费用十分必要。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政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主要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三方面。一是以自然垄断产业价格水平规制理论和模型为基础,结合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与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实践,对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规制的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考虑物价指数的变动、为弱势人群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补偿以及医疗服务价格规制者掌握信息等因素,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规制的理论模型;二是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作为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重要内容,并从规制经济学的角度对不同规制模式尤其是按病种预付制对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基本理论。三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对国外分析医疗服务价格规制影响医疗费用的模型进行改进,构建适合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现状和影响医疗费用因素的经济计量模型,利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前后的相关数据资料,对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改革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