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新课改倡导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转换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此前提下,教师讲授新知识时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高,而每一个学生又是独立个体,全体学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传统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班级授课制作为全球最为普遍的形式,虽然在教学效率和总体学生成果上有一定优势,但无法涵盖每一位学生的独立个性发展需求,与传统的中学物理教育相比,物理教育个别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改革思潮,正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新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提出,物理教学内容和过程要体现生活中的物理[1],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个别化教学生活物理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篇论文主要围绕的中心思想是初中物理的个别化教学实践,重点篇幅也是围绕实践的前期调研、中期研究及后期结论展开,其次则是对初中物理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后的感悟结论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绪论中笔者通过阅读查阅大量的中外文献,对个别化教学在国际范围内尤其是我国的研究背景及现状进行了简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本篇论文的中心论点“初中物理个别化教学实践”提出了研究内容、方法的思考。第二部分则是对个别化教学进行了涵义的理解界定,对其理论基础进行介绍。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后发现,对于个别化教学的内涵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容易形成误区,这是基于对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度不够而造成的。第三部分对实践研究地域昆山市初中物理个别化教学现状进行了事先调查,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进行了问卷反馈分析,为研究实践做好了前期背景调查。第四部分以昆山市国际学校初二两个班级为调查研究对象,结合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以及教学安排进度表开展了为期一学期的初中物理个别化教学研究。其中分享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两个案例进行详细的个别化教学过程阐述,最终从学生主观层面、学业成绩客观层面两方面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第五部分为最后的结论与展望,结论即是对全文、全过程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感悟分享。展望则是对后续的研究及本文的不足提出了简要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