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危险因素和新危险因素预测健康成人冠脉斑块的准确性 冠脉CT是否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再通率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2009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分为两部分:(一)传统危险因素和新危险因素预测健康成人冠脉斑块的准确性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中危险因素和冠脉斑块的关系   方法:连续入组无病史的健康查体个体604人,使用冠脉CT分析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分布并对冠脉病变情况进行评分。以分数的第三个四分值为界,把查体病人分为冠脉正常组(评分=0)、轻度病变组(0<评分<5)和中重度病变组(评分>5),在组间比较5项体格检查、124项实验室检验、21项超声检查、出院诊断等数据。此外还把这些数据直接与冠脉评分进行二元相关分析。筛选出组间比较或二元相关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带入多元线性回归和二元逻辑回归,找出冠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冠脉病变的价值。   结果:240人冠脉CT未见明显异常,271人有轻度病变,93人有中重度病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6.56+3.22×平均cIMT+1.106×男性+0.597×LDL-c+0.116×年龄-1.596×HDL-c。二元逻辑回归和ROC曲线显示,平均cIMT(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为冠脉病变的最强危险因子(OR=7.19),其预测冠脉中重度病变的价值较大(ROC=0.730、P=0.00、95%CI为0.68~0.78),但不能帮助区分轻度病变和正常冠脉。此外,冠脉斑块多分布在前降支(20.8%),性质以软斑块为主(42.5%)。   结论:60.2%的健康查体者被CCTA发现了冠脉斑块。cIMT、年龄、LDL-c和HDL-c可以较好的预测冠脉中重度病变,但和轻度病变关系不大。   (二)冠脉CT是否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的再通率   目的:冠脉CT可以显示闭塞血管段组织特性,理论上应该可以提高再通率。   方法:连续收入冠脉造影或CT诊断为慢性闭塞(CTO)的患者,根据是否有冠脉CT(CCTA)资料分为两组。一组先使用CT工作站分析闭塞的长度、直径和性质,选择最合适的导丝并以边支和钙化确定最佳的穿刺角度后再接受PCI治疗,命名为冠脉CT引导的PCI组(CCTA组);另一组直接接受介入治疗,命名为造影引导的PCI组(CAG组)。主要终点为冠脉再通率,次级终点为球囊通过时间、透视时间、造影剂用量、导丝和支架消耗量。   结果:36例患者进入冠脉造影引导的PCI组,44例进入冠脉CT引导组的PCI组。两组病人临床特征基本相同,冠脉CT引导组的病变更为复杂,J-CTO Score高于造影引导组(CCTA组1.70±1.34 vs CAG组1.18±1.04,P=0.051),但两组的再通率没有差别(CCTA组77.8%vs CAG组73.3%,p=0.645)。7名患者在造影引导的PCI失败后又接受了CCTA引导的再血管化,其中5例取得成功。以再血管化成功与否为因变量行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J-CTO分值高是PCI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90,95%置信区间为0.158~0.533),而CT引导不在方程中。   结论:简单的慢性闭塞一般无需冠脉CT的引导,但是CT引导可能提高复杂病变的再通率。  
其他文献
最近,很多人从新闻里得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了下滑。在“钱变得不值钱”这个想法的驱动下,关于汇率的讨论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人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换一点更“值钱”的美元存起来。对于汇率这个词,很多人都知道个大概,但并不算了解。其实,汇率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汇率对国家经济形势意味着什么,二是汇率对个人理财意味着什么。  先聊第一个问题,汇率和国家经济形势的关系。请不要认为经济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