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却在持续扩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并亟待解决。税收作为国家重要的政策工具,其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被充分肯定,利用税收来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基于这一背景,研究我国税制结构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以及如何利用税制改革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本文首先分析了税制结构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基础,从直接税和间接税角度分别阐述其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其次,从税系角度和税种角度详细梳理分析了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和现状,同时讨论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发现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再次,为了研究我国税制结构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选取基尼系数作为衡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从税系结构以及税种结构角度衡量我国税制结构,对1994-2017年相关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对税制结构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税系层面,直接税比重越高、间接税比重越低的税制结构,越有助于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税种层面,增值税比重越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比重越高的税制结构,越有助于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最后,根据理论以及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完善税制结构的政策建议:第一,实行结构性减税,降低间接税比重,具体而言要完善增值税和消费税;第二,改变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具体而言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第三,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具体而言,要扩大就业、重视教育以及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通过理论以及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更好地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