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和互联网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不断增加,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研发资源已经无法与时俱进,跟上技术创新步伐,维持竞争优势。而同大学和研究所合作能风险共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企业研发速率。随着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数量日趋增多,合作模式逐渐由线性向网络化过渡,形成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各创新主体在合作网络中进行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转移和共享。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和企业与研究所合作广度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汲取跨层次跨学科的异质性知识,丰富知识获取渠道,拓宽知识源种类。合作深度的提高有利于合作双方形成合作默契和合作惯性,强化信任程度,建立持久信任关系,促进隐性知识的转移、吸收与共享。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创新网络作为知识转移与知识流动的载体和平台,借鉴开放式创新理论,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层面测度不同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选取我国ICT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识产权局中1996-2010年间ICT产业产学研联合授权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进一步提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和企业与研究所子网络,计算网络结构指标,构建回归所需面板数据。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层面,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和企业与研究所三种合作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合作广度角度看,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在当期和滞后一期均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从合作深度角度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均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而企业与研究所合作模式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视角均对企业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为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