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模拟“M”型无下颌升支高度下降SFMC临床特点,构建羊的SFMC模型,以明确脱位型髁突游离端复位内固定对TMJ形态、功能及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构建右侧髁突SFMC动物模型:全麻下,常规消毒铺巾;由耳屏前切口入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翻瓣;暴露TMJ关节囊和颧弓后份;沿髁突长轴纵形切开关节囊,再沿颧弓根部下缘横形切开关节囊,形成一角形切口,暴露右侧髁突;由髁突关节面中点至髁颈髁突翼肌窝下方斜向中线方向纵形切开髁突;将髁突骨折片向前向方推移至关节结节前下方,保持髁突残端位置不变,形成下颌升支高度无下降的SFMC模型。2、下颌升支无下降型SFMC模型制备完成后,保留髁突游离端于关节结节的前下方,分层缝合切口,常规饲养,即为保守治疗组;下颌升支无下降型SFMC建模完成后,立即将脱位的髁突骨折片解剖复位,并以髁突把持钳保持髁突骨折片与髁突残端紧密接触。再以侧向拉力螺钉从髁突残端处钉入,横穿骨折断端,使髁突骨折片与髁突残端达到解剖位及坚固内固定,即为手术治疗组。3、按照术后4w、8w、12w的时间点,以TMJ结构及功能、影像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方法等评价髁突游离端复位内固定对SFMC坚固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髁突改建、TMJ形态功能影响。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绵羊脱位型下颌升支无下降型SFMC动物模型。通过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分组,在不同时间点,与术前相比,保守治疗组最大开口度、前伸和左侧向运动度显著减少,手术治疗组下颌的运动度无显著性变化,但咬合关系无明显差异。平均放射学评分,手术治疗组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从病理观察可见,在治疗4w时,髁突表面有不规则新骨形成,保守治疗组动物手术侧髁突新骨形成较手术治疗组明显。12w时,保守治疗组动物手术侧髁突形态改变较以前更明显,甚至骨赘形成,髁突出现畸形。相比之下,手术治疗组动物手术侧髁突形态趋于正常。所有动物非手术侧髁突形态没有改变。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绵羊无下颌升支高度降低型SFMC的模型。2.手术治疗组实验动物被动张口度、下颌前伸及侧向运动度较保守治疗组改善良好,有利于恢复下颌运动功能。3.对2组实验动物进行CBCT检查及TMJ形态改变的放射学评分后的结果显示,所有手术侧髁突前后径、内外径均有增大。因保守治疗组髁突内外径、前后径明显增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实验组髁突内外径及前后径的改变并不明显。实验组即手术治疗组的放射学评分低于对照组。因此,保守治疗较手术治疗的髁突增生改建明显,不利于TMJ形态及功能的恢复。4.保守治疗组在术后12w时髁突形态出现畸形,而手术治疗组术后12w时髁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因此,手术治疗髁突形态较保守治疗恢复更佳,有利于TMJ形态及功能的恢复。5.从组织细胞学角度验证,保守治疗组较手术治疗组有较多新骨形成,髁突形态结构畸形严重,不利于TMJ形态及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