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后索引起源于西方,作为图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以一书所涉及的各个局部主题和所讨论的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主题因素作为索引对象,相较于图书的章节目录能更加深入细致地反映图书的内容,并向读者提供与原书章节目录有区别的新的内容检索途径。书后索引编制的优劣,时常作为评估图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已经成为国际学术著作盛行的常例,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图书结构要求。但纵观我国,书后索引的编制起步晚,其地位和作用均没有受到重视,导致我国编制书后索引不仅没有形成惯例,且现代编辑出版的图书都很少附有编制的书后索引,相应的理论研讨也一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影响。书后索引的这种现状,不仅对我国图书的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还将波及到我国学术道德规范的建设、我国索引学科的成长、以及与国际索引学界的学术成果交流。究其根源,这主要与我国缺乏规范性的书后索引编制流程有关。那么,在这一情况下,展开对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梳理优化研究是势在必行的趋势。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复盘了21世纪以来包含书后索引编制流程具体内容的相关研究文献,梳理了现有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研究成果。再基于对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书后索引编制流程的现状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编制流程不完善及内容混乱、缺乏统一规范和现有流程滞后于索引学科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而论证了对书后索引编制流程进行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后笔者针对现存问题,以ESIA优化法为理论基础,从整合、补充、规范和半信息化这四个角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与自身的编制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方案。按照优化策略和优化方案的具体指导,产出优化后的书后索引编制流程和具体流程图,并将优化流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论证了优化后的流程具备建立统一规范、降低流程成本和提升编制质量的具体实施效果,还从保障优化后书后索引编制流程顺利实施的角度出发,提供了相应保障措施。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更加认识到梳理优化书后索引编制流程对于继续发展索引学科,更好地推动索引事业的向前迈步所具有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