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孕产妇梅毒监测数据,探讨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优化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探讨妊娠梅毒治疗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关系,为有效改善母婴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浙江省孕产妇梅毒监测系统报告病例,针对孕产妇本次怀孕首次确诊梅毒感染时期进行分组,分为孕期确诊和产时确诊。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不同时期确诊梅毒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浙江省监测数据库上报的梅毒感染孕产妇资料,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孕产妇梅毒感染确诊时期影响因素分析(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民族、户籍、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子女数、梅毒分期、性伴侣感染和报告年份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未生育相比,产1次(OR3.05,95%CI2.25-4.15)和产2次(OR 4.46,95%CI 2.94-6.79)产时确诊风险增加。多子女数(OR 1.79,95%CI 1.18-2.72)、一期梅毒(OR 1.54,95%CI 1.16-2.05)和性伴感染(OR 1.76,95%CI 1.60-1.94)也是产时确诊高危因素。2.妊娠梅毒治疗与围产结局的关系(1)一般情况妊娠梅毒感染者共9038人,年龄范围15~45岁,主要分布在20~34岁年龄段,共计7298例(80.75%);外地人口居多4901例占54.23%;低文化水平较多,小学以下1378例(15.25%),初、高中有6808例(75.33%),大学以上770例(8.52%);初婚者较多,共7560例(83.65%);无业者占绝大数,有3885例(42.99%)。(2)生育情况随着孕次增加,妊娠梅毒感染诊断率增加,孕次≥3者4688例(51.87%);初产妇共4034例(44.63%),产次为1者3788例(41.91%),现无子女4346例(48.09%),子女数为1共3703例(40.97%)。(3)梅毒感染相关情况梅毒分期中隐性梅毒为主共7472例(82.7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共4100例(45.36%),母婴传播34例(0.38%);而性伴侣检测状态中不详者5962例(65.97%),RPR 检测 5456 例,<1:4 共 3904 例(71.56%),1:4-1:8 共 1169例(21.42%),>1:8 共 383 例(7.02%);TRUST 检测 3582 例,<1:4 共 2600 例(72.59%),1:4-1:8 共 751 例(20.97%),>1:8 共 231 例(6.44%)。(4)梅毒治疗与不良妊娠结局①整体情况总不良妊娠结局2837例(31.39%),其中自然流产712例,死胎死产163例,早产853例,出生缺陷36例,低出生体重529例,其它不良妊娠结局544例。②疗程数治疗一个疗程比治疗两个以上疗程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主要在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OR 3.63,95%CI2,23-5.90)。③是否治疗的比较未治疗的比治疗的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风险(OR6.42,95%CI 3.32-12.44);其中自然流产(OR 1.25,95%CI 0.52-3.02)、出生缺陷(OR 2.140,95%CI 0.09-52.18)、低出生体重(OR33.50,95%CI 13.09-85.76)。④治疗时期孕晚期抗梅毒治疗对比孕早中期治疗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主要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风险增加,风险值分别为:(OR 1.52,95%CI 1.13-2.06)、(OR 1.45,95%CI 1.23-1.719)。(5)婴儿情况①一般情况婴儿共9169例,出生体重平均3216±70.51g,平均孕周均为38±0.45周。早产儿853例(9.44%),低出生体重儿527例(5.85%),先天梅毒儿89例(0.97%)。男婴儿 4741 例(51.71%),女婴 4282 例(46.70%)。②先天梅毒情况本文研究确诊先天梅毒患婴共89例,平均孕周35±0.45周,平均出生体重2362±61.25g,男婴 43 例(48.86%),女婴 45 例(51.14%),早产儿:43 例(48.86%),低出生体重儿:48例(54.55%),先天梅毒确诊通过血清学滴度检测79例,暗视野螺旋体检测0例,梅毒螺旋体IgM检测阳性9例。先天梅毒患婴接受RPR检测51例:<1:4共9例(17.6%),1:4-1:8共7例(13.73%),>1:8 共 35 例(68.63%);接受 TRUST 检测 28 例:<1:4 共 1 例(3.57%),1:4-1:8 共 7 例(25.00%),>1:8 共 20 例(71.43%);其母亲 RPR 检测 55 例:<1:4共 9 例(16.40%),1:4-1:8 共 19 例(34.50%),>1:8 共 27 例(49.10%),TRUST检测 33 例:<1:4 共 8 例(24.20%),1:4-1:8 共 11 例(33.3%),>1:8 共 14 例(42.40%);先天梅毒患婴及其母亲不同血清学检测不同滴度水平所占比例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时期确诊梅毒感染孕产妇人口学特征差异明显,产时确诊的孕产妇少数民族、省外户籍、低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多产次、多子女数、高期别梅毒、性伴侣感染比例更高。2.产时确诊的高危因素包括:多产次、多子女数、一期梅毒和性伴侣感染。3.梅毒感染孕产妇高危人群有: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多次妊娠史患者。4.妊娠梅毒多为隐性梅毒,且以性传播感染为主,但是性伴侣检测比例较低。5.未治疗、未充分治疗和孕晚期治疗的妊娠梅毒,增加了流产、死胎死产、早产、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6.先天梅毒患儿具有较高比例的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血清滴度水平高者占较高比例,且母亲血滴度水平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