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现代高效规模化农业是江苏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宁镇丘陵农区具有很好的果农复合种植的基础,岗坡地林果业发展非常迅猛,面积大产量高,但相应的优质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急需进一步完善提高。为此,本研究于2005年~2006年,在句容市选择该区典型果园(水蜜桃、葡萄),探讨水蜜桃、葡萄的生长发育特征、标准树相培育技术、果园生态管理技术和优质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主要结果如下:在丘陵岗坡地条件下,7年生水蜜桃(良姬)树冠占有面积达21.2m~2,根径粗度达12.6cm,结果枝平均长为20.7cm。其中86.9%的结果枝长在40cm以下,表明7年生良姬在丘陵岗坡地上生长已趋于平稳。16年生巨峰葡萄采用平面棚架“X”型树型整形,新梢平均长达68.6cm,而且成枝率为71.7%,长度50-150cm的枝条占62.6%,表明树势中庸,生长正常。树干横断面积与树冠占有面积之比为0.83,符合树冠扩大的要求,说明树冠扩大与树干增粗同步进行。从树相上看:第1主枝占有面积最大34.8%,第4主枝占有面积18.5%,而第2主枝和第3主枝占有面积基本相近分别为21.7%和24.5%。水蜜桃新梢生长呈现双“S”型曲线,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其果实对新梢生长影响的时期也有所差异。水蜜桃果实的膨大呈现双“S”型曲线,其膨大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二膨大期即硬核期一般在盛花后50-70天,早熟品种千代姬这个时期比较短,而中晚熟品种良姬、新白花硬核期相对较长而明显。巨峰葡萄新梢生长呈现明显的双“S”型曲线,新梢快速生长在开花前,开花结果后新梢便进入缓慢生长阶段,果实着色成熟时新梢基本停止。巨峰葡萄果实的发育也呈现双“S”型曲线。巨峰果实的膨大有三个时期,果重的增加主要在第一和第三膨大期,试验表明:第一膨大期单粒重的增加占成熟时重量的43%,可溶性固形含量达5.05%。第二膨大期单粒重的增加占成熟时粒重的14.5%,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却增至10%,第三膨大期单粒重的增加占全部重量的57.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增至16.8%。在丘陵岗坡地粘重土壤果园,冬季土壤深翻一年后土层20cm、40cm深处的土壤容重比对照减小2.19%和10.59%,桃树根系的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根系数量也明显增加,深翻一年和二年后与对照相比其根系总数增加32.6%、43.5%。桃树根系分布的深度也明显增加,在土壤中吸收的范围明显扩大,对于容易出现干旱的丘陵岗坡地有利于提高桃树的抗旱能力。丘陵岗坡地果园内采用种草法,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园内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光、热等资源的利用率,为果园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来源。本试验结果表明岗坡地果园在自然生草情况下每年能产鲜草4686.9 kg/666.7m~2,对改良本地粘重的土壤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果园种草能改善园内环境条件,调查表明:2005年8月4日中午,清耕区的温度比自然生草和种植印度豇豆区高出21.6%和25.5%。在8月10日的中午自然生草与种植印度豇豆区的相对湿度比清耕区分别高38.1%和47.6%,说明果园种草能有效调节园内环境,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化幅度,调节温差。在容易出现伏旱的丘陵岗坡地果园,种草对于调节果园生态环境,改善园内小气候,从而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