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患,是中、老年人足跟部骨与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和退行性病变。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以50—60岁者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而至今尚无特效疗法。跟痛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但仍存在疗程长、见效慢及某些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等问题,中药治疗是跟痛症保守治疗中重要的方法,具有花费少、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本研究采用双柏散熏洗对跟痛症进行治疗,双柏散是我院骨伤科经验方,将其运用到跟痛症治疗方面并对它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研究目的:将双柏散运用到跟痛症的治疗过程中,系统评价双柏散对跟痛症的治疗作用,为跟痛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制定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自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诊断为跟痛症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柏散熏洗)、观察组(布洛芬缓释胶囊+扶他林外用)、和对照组(布洛芬缓释胶囊),各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和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情况,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采用SPSS14.0软件处理所得数据,给出统计量及确切概率P值,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治疗前三组在年龄、VAS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方面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三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治疗后,三组的各项观察指标都得到了改善。三组患者在治疗后7天及14天的VAS评分方面,组间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治疗组、观察组、对照组的优率分别为90%、60%、55%,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优率要高于其他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的疗效评定,治疗组、观察组、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50%、20%、10%,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90%、95%,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痊愈率要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体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布洛芬缓释胶囊加双柏散熏洗法、布洛芬缓释胶囊加扶他林外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三种治疗方案对跟痛症的治疗均有效;但在缓解疼痛程度、治愈率方面布洛芬缓释胶囊加双柏散熏洗法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布洛芬缓释胶囊+扶他林外用和布洛芬缓释胶囊两组之间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双柏散熏洗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对皮肤无明显刺激,无皮肤过敏反应,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