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初次分配中劳动和资本的分配份额决定着一个经济体最终的分配格局,因此要素分配份额,特别是劳动收入份额成为我们解决收入分配难题的突破口。本文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考察山东省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及其原因,主要回答的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山东省劳动收入份额是如何变化的?二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是什么?三是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决定因素有哪些?本文的第一章是绪论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劳动收入份额方面的相关理论及实证进展。第二章测度了山东省的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三次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和原始劳动收入份额,将山东省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从不同的侧面全面展示出来;第三章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因素加入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分析了山东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经济效应;第四章分析了山东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决定因素;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三个角度研究了山东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趋势。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在1993-1996年呈现下降趋势,在1996-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3年以后大幅度下降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通过对产业结构变迁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与山东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关系密切,并且三次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与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呈现一致性。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山东省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原始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限于数据可得性和研究的需要我们选择了1993、2000和2006三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2000年原始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1993年小幅上升,2006年原始劳动收入份额大幅下降。2006年原始劳动报酬在总劳动报酬中的比重仅为18.7%,教育和经验等因素成为影响个人收入的主要因素。二是,基于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模型我们研究了山东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要小于对投资的抑制作用,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将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山东省投资消费结构的研究认为山东省存在较为严重的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同时要想迈入高收入经济体山东必须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山东省可以适度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三是,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我们研究了山东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比重、技术进步、国有经济比重和资本产出比是影响山东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程度最大。技术进步的回归系数表明山东省的技术进步为资本偏向型(劳动节约型)。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导致了山东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资本产出比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劳动价格的相对增长可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全球化对山东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