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理论的核心是“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它并不是要分析个性化的审美创造的独特之处,而是要分析美何以被创造出来。也即,艺术风格理论就是最普遍的再现形式。艺术的盛衰兴亡的形态学分类将艺术发展与生命周期相比拟,不足以表征审美创造的独特可能性。沃尔夫林在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基础上,由现代科学思想的发展和现代艺术运动的历史背景为他创造的独特可能性出发,经过对古典艺术、巴洛克艺术特征的全面考察,进而进入整个再现艺术历史的研究,将整个西方艺术发展史,尤其是文艺复兴以降的再现艺术发展史,纳入一个统一的概念体系。这个概念体系的基础是古典艺术和巴洛克两个相对的风格图式,两者之间的辨证发展可以归纳为五组概念,即线描方法向图绘方法的发展,平面向纵深的发展,封闭的形式向开放的形式的发展,多样性向同一性的发展,主题的绝对清晰和相对清晰。沃尔夫林认为这五组概念作为先验范畴是人类观看世界的固有模式,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表征,说明审美创造的可能性是多种因素的统一。所有这些因素又可以被归于形式感这个概念。沃尔夫林赞同“风格—价值”整体论,反对将形式当作内容之容器的观念,而是将艺术品看作是由不同质的层次构成的整体,在这一整体中,价值不是固定的,而在于实现审美理想的过程之中。他一方面指出需要“典型”、“精致完美”,另一方面又指出从最严格的意义上并不存在“精致完美”,这是要说明创造作为过程的特性,这个过程是众多艺术家不断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沃尔夫林理论研究的心路历程由对古典艺术和人文精神的研究开始,渐渐归于一种多元文化的观念,这种观念是人文主义普适价值观和历史主义所倡导的对每个民族、每个时代、每一个体的独特创造的理解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统一以独特的方式回应了现代思想中关于事实和价值关系问题的争论,将对审美创造的完美性的永恒的观看,纳入一个永恒的、见之于具体艺术实践的流动过程之中,其研究不但对再现艺术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说明,也为系统地表征西方现代艺术、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以及理解现代科学作为一个文化过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完整的理论。沃尔夫林的理论见之于完美的普适价值和永恒流变的艺术潮流之间,他力图说明审美创造是人类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完善的进入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中对永恒的追求和对无限的追求各自具有其合理性,但各自又只能说明人类理想中的一个方面,当我们将这两个方面纳入两种人与世界的沟通方式之间的辩证的钟摆式运动时,我们的视野变得清晰了。这样,沃尔夫林的艺术风格理论意味着人与世界沟通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没有绝对的孰优孰劣之分,但表明审美创造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它都意味着人与世界的两种沟通方式之间的关系,赋予人观看世界、与世界沟通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