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花木兰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女子,最初源于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流传至今,大量地存在于我国的诗文、小说、戏曲、影视作品中,成为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的重要素材,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木兰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传奇女子,最初源于北魏乐府民歌《木兰诗》,流传至今,大量地存在于我国的诗文、小说、戏曲、影视作品中,成为中国民间叙事文学的重要素材,甚至已经内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元素。1998年迪斯尼推出了动画电影《花木兰》,木兰的形象才进入了全球视域。本文另辟蹊径,从跨媒介传播的视点出发,将花木兰从古至今,从本土到海外再到本土的跨时空、跨界域、跨文化存在样态,看作一种传播现象,通过解读木兰形象在不同时代,以不同媒介进行的传播形态,进而分析花木兰在传播过程中所承载的和所赋予的不同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以及在不同媒介的传播中所产生的特殊现象。本文将通过四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引出论题,着重探讨两个问题。首先对“跨媒介传播”作出界定。其次对花木兰的古代文字传播形态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木兰“忠孝”的阐释,可以看山古代木兰形象在对儒家传统的遵守和突围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现当代社会花木兰通过舞台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性。其中将对豫剧《花木兰》进行详细解读:舞台媒介的特有属性和传播方式、民间艺人的演唱、知识分子创作的剧本、国家的认可等在舞台传播中隐喻了某些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第三部分主要采用产业化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现当代有关木兰形象的影视作品,从而探讨木兰在影视媒介传播中的产业化现象、木兰在影视环境中的生存策略以及在影视产业中木兰形象被赋予的文化意义。第四部分主要探讨的是迪斯尼经典卡通电影《花木兰》,在全球热播后所引发的各种文化现象及论争焦点。笔者以全球化为语境,解读木兰形象从本土——海外——本土这一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意义及精神价值。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国际化、大众化和市场化,高等职业教育走进了经济社会的中心。高等职业教育是否能与现代社会经济相融合,关
“话语权”是被人们频繁使用的社会热点词语,但当前对话语权的研究大多来源于社会学层面,本文试图利用鲜活的言语交际实例研究语言学意义上的话语权。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从三
多年来我国一直依靠较多投资和出口保持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尤其是居民消费部分。近年来还出现了消费率下降的趋势。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近现代心理学在探究学生学习与教师教法方面可谓硕果累累,留给我们很多的参考与借鉴模式,其中有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联合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及诱导凋亡作用,从而为细胞免疫治疗清除残存白血病提供理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已推行六年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投入到美术教育改革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硬笔书法来说它是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古人云
以"酸、碱、盐"这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例,分析德国启蒙教科书《今日化学Ⅰ》内容设置及其特色。在重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科学前沿联系、加强化学学科知识微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烟草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我国对烟草实行垄断经营、统一管理,计划管理特征明显,使烟草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独具特色。《
全新世时期是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对全新世时期环境演变规律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径向复合压电超声换能器包括径向复合圆盘换能器、径向复合圆管换能器、径向复合圆环换能器。其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布阵方便,声辐射面积大、辐射效率高、沿周向辐射均匀无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