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掷标枪是一个由周期性动作向非周期性动作转化的混合性动作系统。在教学、训练和研究中常将完整的掷标枪技术划分为握枪、持枪助跑、最后用力、缓冲和标枪飞行五个部分。而在这五个部分中当数持枪助跑和最后用力最为重要,因为标枪的初速度约有30%是来自助跑、70%是来自最后用力。在体育实践中每一名运动员都有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并且同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之间除具有各自的技术风格特点外,他们的技术特征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对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帮助运动员达到各技术变量的最佳组合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本文以2012年全国长投公开赛前三名运动员(吕会会、杜晓玮、昌春风)为研究对象(其中吕会会、杜晓玮达奥运A标,昌春风达B标),采用三维摄像解析法对这三名运动员的投掷步和最后用力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获取她们投掷步和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总结她们的技术特征,并将她们的相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内外其他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探求她们投掷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为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提供运动学量化指标,帮助运动员达到各技术变量最佳组合的目的。通过对我国2012年全国长投公开赛前三名运动员的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进行运动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三名运动员投掷步的步长、步时、步频都不是完全符合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的一般规律,引枪步步长、步时过短,步频过快;(2)在整个投掷步过程中,三名运动员投掷臂的肩、肘关节过于松弛;(3)在投掷步阶段吕会会的躯干后倾角度变化规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一致,而杜晓玮和昌春风因刻意追求超越器械动作,在投掷步第二步躯干突然大幅度后倾,导致助跑速度下降过快;(4)在投掷步过程中,三名运动员身体重心变化并没有完全符合“低、平、快”的特征;(5)交叉步前后,吕会会速度损失最大,身体重心腾起高度过高,杜晓玮和昌春风速度损失较小,身体重心腾起高度较平缓;(6)最后用力过程中,三名运动员没有充分利用躯干的“鞭打”来提高标枪的出手初速度;(7)从交叉步右脚着地时刻至投掷步第四步左脚着地时刻,三名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率小于我国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均值,而从左脚着地时刻至标枪出手时刻,三名运动员的速度利用率大于我国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均值;(8)最后用力右腿工作过程,三名运动员的蹬伸技术好于我国其他优秀运动员;但在还没有形成双支撑前,右侧上肢就已经开始发力,发力过早;在形成双支撑后,右侧关节的发力顺序正确,符合“鞭打”技术原理;(9)左侧下肢制动、蹬伸技术都不如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肩、左肘都有积极的制动;(10)标枪出手时刻,出手速度快于我国其他优秀运动员的均值,但慢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均值,出手高度偏高,出手角度、姿态角偏大,初始攻角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