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决策是个体面临价值矛盾而引发情感冲突时做出对个体有利或对他人(社会)有利的选择的能力。延迟满足任务是目前研究者们广泛使用来探讨儿童情感决策能力的基本范式之一。它要求儿童住某种较小的、可立即得到的奖励物和较大的、需要等待才能得到的奖励物之间作选择。一些研究者对传统的延迟满足模式进行了改进,发现观点采择等社会认知因素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存在影响。Prencipe和Zelazo的研究通过要求儿童分别为自己和为他人做选择考察了观点采择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影响。他们认为,3岁儿童在为自己做决策时采取一种主观的、当事人的观点,在为他人做决策时则采取一种客观的、第三者的观点,导致了两种选择分离。4岁儿童能够整合这两种观点,在两种条件下的选择表现出平衡的趋势。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国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情感决策的发展特点以及观点采择因素对儿童情感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在研究一中采用Prencipe和Zelazo使用的改进后的延迟满足范式,考察了3-4岁中国儿童对延迟满足任务中为不同对象(为自己和为他人)作选择的能力。结果发现3岁儿童和4岁儿童在为自己选和为他人选两种条件下的表现均无显著差异,都倾向于做出延迟选抒。这一结果难以通过Prencipe和Zelazo的观点整合说加以解释,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Moore等人的有关将来决策心理机制的三因素的观点。根据研究一的结果,研究二在区分为自己和为他人不同选择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为他人的选择中区分了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以期考察在提供他人的各种观点线索的情况下,儿童在为自己和为他人的选择中是否出现差异,从而揭示观点采择对年幼儿童决策的影响机制。同时,增加了观点采择测验任务,以考察年幼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利差异对延迟满足任务中不同对象的决策是否产生影响。结果发现,4岁儿童在不同的观点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时分别表现出了与为自己选择不同的趋势:在即时满足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得分显著低于为自己选择得分,即更多地为他人选择即时满足;在延迟满足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得分显著高于为自己选择得分,即更多地为他人选择延迟;而在无提示条件下则没有表现出差异。3岁儿童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分离状态,在三种不同观点提示条件下为自己和为他人做选择成绩差异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3岁儿童由于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不能区分考虑不同情境提示条件下他人的观点,因此在各种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时都与为自己选择没有差异;4岁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能够区分和考虑不同情境提示条件下他人的不同观点,因此住延迟满足提示条件和即时满足提示条件下为他人选择时分别呈现出与为自己选择不同的趋势,而在无提示条件下则没有著异。观点采择能力对儿童的情感决策的影响是发展性的。随着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能够确立正确的延迟动机,为他人做出有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