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细胞癌病理未转移淋巴结中HPV-DNA分型检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目前,宫颈癌仍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在发达国家,随着宫颈病变筛查机制的有效普及和HPV疫苗的应用,许多患者得以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使得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其仍是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淋巴转移是宫颈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影响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即便是术后病理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复发率仍高达10%-15%。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微转移的概念出现并逐渐建立起来成为研究热点。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价值在于有助于准确的临床分期及判断预后,有利于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在多种肿瘤的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研究表明,盆腔淋巴结中检出HPV阳性早于组织病理学出现转移,且有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临床预后较差。因此,我们推测,淋巴结中HPV-DNA可能为早期微转移的指标。本研究对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常规病理未转移的淋巴结进行HPV-DNA分型检测,探讨病理未转移淋巴结中HPV-DNA阳性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01.01-2014.12.31期间因确诊宫颈鳞状细胞癌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并行广泛性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临床分期IB1~IIA2期,原发病灶均为HPV阳性,病历资料均完整。共入组36例,其中淋巴结未转移组20例,淋巴结转移组16例。对淋巴结未转移者,选取原发灶及未转移淋巴结组织蜡块;对淋巴结转移者,选取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组织蜡块,分别进行HPV-DNA分型检测,得出不同淋巴结组HPV-DNA的感染率及型别。完善随访资料,结合入组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发现等一般资料,分析未转移淋巴结中HPV-DNA的检测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1.与淋巴结未转移组相比,淋巴结转移组肿瘤直径较大(≥4cm)患者的比例更高,肿瘤直径≥4cm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大。两组间在年龄、孕产次、BMI、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方面无差异。  2.36例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中HPV-DNA的阳性率为66.67%(24/36)。16例淋巴结转移者,80.95%(17/21)的淋巴结检测到HPV-DNA;20例无淋巴结转移者,33.33%(20/60)的淋巴结HPV-DNA阳性。淋巴结转移组转移淋巴结HPV-DNA阳性型别均为16型,淋巴结未转移组未转移淋巴结HPV-DNA阳性型别中90%(18/20)为16亚型;淋巴结中HPV-DNA阳性型别均与原发灶型别一致。宫旁组织,闭孔、髂内组,髂外、腹股沟组,髂总、腹主组HPV-DNA阳性率分别为77.78%(7/9)、45%(9/20)、30%(6/20)、25%(5/20)。  3.淋巴结HPV-DNA阳性组24例,阴性组12例,两组间肿瘤直径、脉管颈管浸润方面有显著差异,临床分期、年龄、组织学分级、宫颈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4cm、合并脉管间质浸润的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HPV-DNA阳性率高。颈管、脉管浸润是淋巴结中检测到HPV-DNA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6.385,95%置信区间为(1.059,38.504)。  4.36例宫颈癌患者,随访平均时间(32.47±15.22)月。8.33%(3/36)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其中,1例淋巴结HPV-DNA阴性,2例阳性。16.67%(6/36)复发,其中淋巴结HPV-DNA阳性者3例,阴性3例。总体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HPV-DNA阳性组平均OS(28.87±2.81)月,阴性组平均OS(42.6±4.84)月,两组间生存曲线间差异显著,HPV-DNA阳性组生存期短于阴性组。无瘤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HPV-DNA阳性组平均DFS(32.15±3.11)月,阴性组平均DFS(44.35±4.77)月,两组间无瘤生存曲线差异显著,HPV-DNA阳性组无瘤生存期短于阴性组。  结论:  1.宫颈鳞癌淋巴结中HPV-DNA阳性率以闭孔、髂内组最高。  2.原发灶HPV16型阳性、肿瘤直径<4cm、合并颈管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患者更容易出现淋巴结HPV-DNA阳性,颈管脉管浸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3.宫颈鳞癌淋巴结中HPV-DNA阳性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4. HPV-DNA分型检测可能成为宫颈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指标。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体现在历史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信仰等建设方面。初中历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代化发展史的认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然的。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需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基础学科,数学阅读成为学习数学语言、开展数学活动的关键,所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育培养具体策略做出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一、培养数学阅读兴趣  通过故事激发兴趣。如果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必须要重视构建充满数学味、故事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趣味化、欢乐的轻松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
科技的发展和未来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人才的知识结构正在由单一学科型向多学科、复合型发展.为此,上海交通大学整合校内工科专业打造了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旨在培养具有宽厚
摘要: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有150余条概念。初中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但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为此教师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内化为扎实的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根据调查研究可知,经过学生思考后得到的科学概念,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因此,为
“意境”之说发端于六朝的“意象”说。后来把“境”作为一种体现于象而超越于象的精神境界了。但意的获得必须通过”心”。 王昌龄说:“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那么怎么才能使”心”入于境而创造出意境来呢?荀子在《解蔽》中说:“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道?曰:虚一而静。”管子学派也认为“心能执静,道将自定”(《白心》)。意境的创造,得自于虚空的心灵。只有虚静的审美胸怀才是意境创造的主体
摘要:作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即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也是教师朝着更加专业发展的必要技能。本文主要是探讨作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关于心理健康素养,并且为日后同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构成情况;心理教育素养;重要目标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原因,各地区纷纷开设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并且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学校也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
摘要:学前教育是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处于主导者地位,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受到经济和地域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素养相较城镇地区幼儿教师整体偏弱。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就能更好地缩短这种教育上的差距,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