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法定离婚制度主要包括七出、义绝、和离和违律婚断离等,形成于唐代,是礼法融合的产物。设计者运用个人、家庭、国家及社会等多种手段协调解决婚姻冲突,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以唐以来传统法定离婚制度的发展变化为线索,采用史学与法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正史、中央及地方档案和判牍、出土资料、家谱族规、史料笔记以及文学作品等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客观全面地探究法定离婚制度,对其进行法律解释。在导言中笔者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意义和学术研究的现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力求采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避免一味的道德评判,从法律制度变迁的角度对古代法定离婚制度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法定离婚制度进行趋势性研究,进而探讨法定离婚制度的历史演进、变化特点和社会成因,归纳出其结构特点和理论基础,以期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所突破。正文部分共包括五章:第一章法定离婚制度的探源。离婚本源于风俗,后来逐渐由礼来调整,汉代具有规范属性的七出出现并践行于实际的婚姻生活中;义绝离婚的观念开始形成,在司法中亦有所体现。这些均成为唐以来法定离婚制度的渊源。第二章法定离婚制度的演进。本章重在考证法定离婚制度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历史演进,如唐代最初对七出、义绝、和离和违律婚断离四种离婚制度如何定位,到了宋元时期如何发展,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考证有助于完成法定离婚制度的静态描述和动态探究,尽可能客观还原中国传统法定离婚制度的面藐。第三章法定离婚制度的变化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定离婚法制也在悄然改变,渐失家族性而更加重视婚姻关系本身;适当兼顾婚姻中女方当事人的利益,初显夫妻双方责任分担的趋势;国家对婚姻的干预逐渐弱化。通过认识法定离婚制度的变化,笔者意欲揭示法定离婚制度从重视家族事务逐渐向重视夫妻个人事务演变的趋势,体现了法定离婚制度内在的发展规律。这是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第四章法定离婚制度的结构特点。法定离婚制度的设计遵循着家庭、国家、个人和社会伦理保障的运思理路。“七去”是夫家的意识表达,意在照顾家庭的整体利益;义绝是国家的意识表达,以强制干预的方式维护家族间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和离则是夫妻的意识表达,给予夫妻个人有限的考虑空间;违律婚断离则从法律上规定诸多禁止结婚的戒条,对违律的婚姻强制断离,形成有利于婚姻稳定的社会伦理环境。第五章法定离婚制度原理的初步认识。法定离婚制度的思想逻辑是:婚姻的本质在于合好两姓,承祖继嗣,婚姻失和导致离婚,夫妇尊卑有别是法定离婚制度的思想基础;法定离婚制度通过运用家庭、国家和个人多种手段,在维护男权的前提下,考虑女性的利益,实现衡平兼顾;通过限制离婚,提高结婚和再婚的成本,注重离婚后家庭和社会秩序的修复,达到维护社会整体稳定的目的。通过多种手段调整离婚,唐以来传统法定离婚制度形成七出为基础,以义绝为手段,以和离和违律为婚断离为补充的结构特点,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极具域外影响力。希冀本文的探究为正确处理离婚中的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克服自由离婚法的缺陷,完善婚姻立法,提供思考。